“五年后的今天,济宁综合实力将进入全省第一方针,成为淮海经济区的排头兵,全面建成小康水平,人民群众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美好、幸福生活。”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在接受齐鲁网 网络采访时描绘了济宁美好的未来。
济宁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
齐鲁网:这一次咱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后,济宁在落实精神方面,有哪些新的目标、新的措施?
马平昌:山东省十次党代会是动员全省上下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我们按照党代会的部署,全面审视济宁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深化济宁的发展思路,在目标定位上对照省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提前”、“六个更加”的奋斗目标,提出“做大总量、提高均量、提升质量”,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尽快进入全省的第一方阵。
在思路布局上,我们坚持跨越发展,两化并进、项目引领、重点突出。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调,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以大项目建设为引领,集中突破工业发展;城市化建设突破县域经济,突破文化产业。
在机制保障上,坚持解放思想开道,转变作风作保障,三个体系做支撑。就是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标杆。通过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深度优化我们的发展环境;通过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监督检查三个体系,从机制上保证我们各项决策部署的有力地贯彻落实。
齐鲁网:我们最早在济宁市的报道中您提到了一些新的提法,比如说像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像让人民群众更加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还有像孔孟之乡的形象更加彰显。像这些新的一些提法,咱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马平昌: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新的坐标定位,我们当时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现在全国全省都普遍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济宁作为一个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应该也必须发展的更快更好一些,与全省一道全面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第二个是基于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这种期待。因为济宁有比较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济宁市有山有水,生态优势比较明显。大家知道,济宁还是 的孔孟之乡。我们济宁市完全有条件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经济高地、文明和谐的文化高地和天蓝水清的生态高地,让济宁人民对家乡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是基于济宁市加快发展的现实支撑。济宁市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独特的文化优势。近几年来,济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保持了济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特别是通过换届以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了人心思向的浓厚氛围。只要我们创造性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承天时、定地利、居人和,大干苦干五年,完全能够实现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这个目标要求。
济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
齐鲁网:我们知道今年是咱济宁市的一个“大项目突破年”。咱济宁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源型城市,一直想突破对资源的依赖,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的大项目突破来进行转型升级的思路来奠定咱们济宁产业发展的未来?
马平昌:对,大项目对一个地方壮大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济宁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资源型转型,我们想必须靠增加总量来提升质量。这就必须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支撑和牵引,所以我们把大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从今年开始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从领导精力、工作布局、资源要素,都向大项目倾斜,始终保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这么一个热度,争取每年都要上一批立市强县的这样的好个项目,以大项目的突破带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增创济宁新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