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家梁村最大的感受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村建设理念:“巴山新居”布局依山就势,聚散适度;户户拥有小庭院,家家都有小菜园。不挖山、不填塘、慎砍树、少砌墙。专门的农具储藏、畜禽养殖、垃圾处理、车辆停放、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体现了农村特点,保留了乡土味道。
据通江县委农工委负责人介绍,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120亩,改造老茶园800亩,发展农户茶园580亩,集中连线成片发展低山生态茶叶2500亩。利用荒地、撂边地和残次林地,发展“林菜、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600余亩,户均培育一个增收项目,每年实现产值350万元,人均年增收1500余元。以休闲观光、品茗、摄影、茶艺等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组建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1家,发展星级“农家乐”5家,辐射带动325人从事乡村旅游服务,每年可实现旅游收入260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沿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走进柳绿花红的广纳镇渠江社区,休闲广场,院落间的水泥路、石板路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绿化带、微田园里看不到白色垃圾。
村民杜久喜把房间、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然后把垃圾分类袋装,放到家门口。“卫生保洁员会定时把垃圾放到垃圾房,然后垃圾处理车会定期来收取。”杜久喜说,自实行垃圾定点收集以来,村民的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大家污水不再乱排,垃圾不再乱扔,都非常注意房前屋后的卫生和家里的整洁。”
除配备卫生保洁员外,还配备有治安安全员、卫生员和图书管理员等,村民可就近享受卫生、医疗、文化等服务。此外,渠江社区还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零距离”提供计生、民政等公共服务。
通江县委农工委负责人介绍,该县已建成9个农村社区、3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零距离”公共服务,创建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5月17日晚18时,夕阳的余辉把新场乡红岩中心村映照得十分美丽。村民王心琼从战成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班后,走向400多米外的家。
“我把5亩田地全部流转给了产业园,同时在园区上班,每年租金、工资和红利有4万多元,现在又住进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美。”王心琼说。
吃过晚饭,王心琼向休闲广场走去。广场上早已汇聚了几十人,或聚在一起谈笑,或悠闲散步,或在健身器材上扭腰展臂。随着音乐响起,王心琼和姐妹们跳起欢快的坝坝舞。广场旁边的农家书屋里灯火通明,20多名村民在聚精会神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