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为利益向境外提供涉密情报 四川成功破获多起间谍案(2)

2015-07-15 07:28  四川日报

  网上求职应聘、通过QQ找兼职、亲人“帮腔”收集材料……在日前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公开披露的间谍案中,这是犯罪嫌疑人被别有用心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瞄准利用,进而被策反为间谍的路径。这些路径是如何被打通的?这些人又是怎样掉进“陷阱”的?7月14日,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向记者揭秘。

  以“网络兼职”为饵引诱涉密人员

  去年10月,某国防军工单位热表车间的90后青年文某像往常一样玩起手机QQ,“附近的人”一栏中弹出一名为“H”的网友,资料显示“附近厂职工需要兼职的联系我”。在文某表明自己国防军工单位职员身份后,“H”自称是境外某报社记者,希望文某提供工作中接触到的内部资料,并 支付每月3200元人民币的报酬。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文某多次向“H”提供了所在单位生产军品的型号、每月量产情况、使用的特殊材料等涉密信息。

  同样是90后的王某在该国防军工单位技术部任职员。因对现实工资待遇不满,王某在网上寻求兼职时“偶遇”了“H”,“招厂内的同志,兼职赚外快,待遇优,非直销,诚信至上”的QQ签名引起了王某兴趣。王某认为,提供的单位动态性情况只要不属于涉密信息,就可以打打“擦边球”。在利益诱惑下,王某频频为对方提供军品设计定型情况、样品编号、试验时间节点、出现故障情况等信息。案发被抓后,王某悔恨交加。

  亲人“帮腔”敲开保密“闸门”

  2013年初,在某国防军工单位技术部门供职的李某接到大哥电话,称其一境外朋友(网名“S”)想了解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有着保密意识的李某婉言拒绝。

  但在大哥多次劝说下,李某与“S”建立了联系。“S”以公司准备进军航空航天领域要做市场调查为由,要求李某利用工作之便搜集关于航空航天方面的期刊、杂志、论文等资料,还劝导李某努力工作,争当领导,以便日后可以帮大忙。由于单位内部资料管理较严,李某多次借阅资料未果,未能如期完成“S”交待的任务。

  为顾及情面,李某向“S”推荐了在某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程某,导致程某被策反,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帮凶,害人害己。

  求职信息泄露军工经历遭圈定

  2014年,参加工作近十年的吴某有了离职的想法,他在某招聘网站上投放简历,并留下了联系电话及邮箱。但他工作履历一栏中,与一般求职者不一样的是,“有某国防军工单位的工作经历”。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