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破“怪圈”先改土 四川欲五年治理水土流失2.35万平方公里

2016-09-06 09:00  四川日报

  重点

  王修平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大坝村——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区。

  4月上旬,经过中央媒体报道后,这里成为省内外水土流失治理专家和政府官员们考察的“明星村”。无论来者是谁,王修平,这位宜宾市屏山县鸭池乡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总是重复一句话:恢复生态,一定要抓住脱贫致富这个“牛鼻子”。

  在省水土保持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大坝村已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板。“脱贫致富与恢复生态并重”,将是今后五年四川水土流失治理的最佳注脚。

  四川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超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指标之一,便是减少长江及支流的泥沙含量,控制水土流失。

  □本报记者 王成栋

  A

  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造成穷山恶水人贫

  大坝村所处的金沙江流域,是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过去18年里,这里进行了两轮退耕还林,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披上了绿装。但退耕区之外的缓坡耕地(低于25度),却没能留地表土。“复种次数多哦。玉米、油菜轮着种,一年四季没闲过。”村民们说,无论多辛劳,土地的肥力始终上不来。“下一场雨,掉一层泥;种一茬庄稼,蜕一层皮”。

  “被雨水冲走的都是适合耕作的熟土,也就是肥力,剩下的就是红壤和岩层,那庄稼能长好?”省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部门负责人表示,红壤不仅酸性高而且易板结。

  大坝村的坡耕地,按照“玉米—油菜”的播种模式,每亩年产值不超过1200元。人均耕地不超过1.5亩,即人均每年从田里获得收入不过1800元。“坡度太大,只能种玉米和油菜,都是点播的,挖坑撒种就不管了,一下雨就流‘泥汤汤’。”大坝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收成不好,老百姓就爱开荒;越开荒,收成越不好。“有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区已经成为辨识贫困区的参照物。”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勇蔺坦言:四川现有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与全省脱贫攻坚任务集中的“四大片区”高度重合。

  “不少贫困地区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不解决,脱贫就根基不牢;反过来说,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不解决,生态问题也很难根治。”李勇蔺认为,无论从综合治理还是发挥治理的长期效益,“促农增收”是绕不开的坎。

  B

  改土治水 工程治理阻断水土流失,农户增收

  8月31日下午,站在大坝村外的山坡上,治理后的坡耕地已经变成梯田,金黄色的稻浪随风摆动。村民们告诉记者,两年前工程完工后,这里陆续种上了核桃、水果、蔬菜和水稻,每亩产值较过去翻番。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