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华蓥盘活土地经营权 地里“刨”出“大金砖”(2)

2015-01-27 11:08 广安日报 A+ A-

  近年来,华蓥市依靠改革的思路,大力推进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该市已建成葡萄、梨、工业原料林、珍稀花木等产业集群,耕地流转规模接近五成,流转区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该市人均水平2500元以上,该市农民人均收入总量位居四川省丘区前列。

  种的还是那块地 拿的却是月工资

  1月22日8点过,阳和镇鸽笼山村村民左朝云吃过早饭,来到了村里的蓥山红专业合作社基地上班。除草、灌溉、松土、培土、修枝、施肥、除虫……合作社的每一样农活,对干了几十年庄稼活儿的左朝云等人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活计。

  左朝云自己家有两三亩地,大部分都承包给了合作社,每年可收取1000多元的租金。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儿女们都出去了,在这里除了能干活挣点工钱,还有大家伙陪着聊天。”左朝云说,“没想到老了还能和城里人一样,过上准点上下班、按月拿工资的生活。”

  和左朝云一起在合作社干活的,大多是周边村组农民,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每月可从基地领取1000多元工资。他们的土地被流转,一边收取合作社的土地租金,一边在基地务工领取报酬。

  “现在正是葡萄休眠时期,我们准备将基地的大棚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竹材结构换成钢架结构。”蓥山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秋娟介绍说,基地每天用工约有二三十人,农忙时节用工量将更大。

  “我们计算了一下,一个工人平均可以负责8至12亩土地的日常管理,而农业园区近40个种植基地,常年用工近2000人。若遇上葡萄采摘季,还会提供很多季节性用工岗位。”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办公室主任李朝伟介绍说。

  种的还是那块地 农民却成了业主

  “绕了一圈,土地又回到了我们手中,成了20多亩地的业主。”1月23日,正在地里进行葡萄苗管理的贺中强说,“和以前村民将土地流转给老板不同,这次是老板将土地转包给了我们。”

  2014年底,祝家坝村村民贺中强和村里的6户村民一起,与德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分片转包协议。而在几年前,贺中强和村里的上百户村民,将土地承包给了德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每年从合作社领取土地租金。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拿到土地,进行土地调形整理后,种上了优质葡萄,架设了避雨大棚。

  “合作社承包的面积比较大,管理起来非常不便,恰逢国家鼓励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我们就想到把合作社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二次转包。”德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松满说。

  李松满和贺中强等人一拍即合。根据协议,合作社将在葡萄种植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并约定了葡萄的 收购价格。

  “按进入丰产期后亩产2500斤葡萄计算,除了每年交给合作社的租金和生产、人工成本,我承包的这25亩土地,每年大概有超过10万元的收入。”贺中强盘算着自己的收益。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