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作为今年我省脱贫“摘帽”的5个贫困县(市、区)之一,全年计划投入2600万元,最大力度织密筑牢脱贫攻坚“四张保障网”,确保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好”标准,市域内贫困对象低保参保率、医疗救助率、学生就学资助率、住房保障率等均达100%。1至3月,全市已兑现各类政策扶助资金980余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7182人次。
织密筑牢“生活保障网”。一是提高 生活保障标准。在对精准扶贫对象实施 生活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现农村低保线和国家贫困线“两线合一”,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调升至每月260元、150元,提高幅度达23.8%、66.7%。二是及时实施临时生活救助。贫困户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只需据实填写《临时救助申请表》,即可享受每户每年3000元以内的临时生活救助。三是全面兑现残疾人扶持政策。对困难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60元的生活费补贴;对持二代残疾证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残疾人,分别给予每人每月80元、50元护理费用补贴;对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手术,每人补贴手术费用2万元。四是探索建立购物补贴制度。建立城镇精准扶贫对象购物补贴制度,每户每年补贴500元,用于在慈善爱心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织密筑牢“医疗保障网”。一是全额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精准识别贫困户按每人每年120元标准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二是实施新农合特殊补偿政策。全面推行贫困户在市内公立医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新农合报销取消起付线并提高5个百分点;对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的实施大额门诊补偿,根据不同病种每人每年可报销大额门诊费用3000元或1000元。三是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四是建立特困帮扶制度。每年设立100万元特困帮扶资金,对已享受医保报销、大病补偿、医疗救助等政策后,住院费用自付部分当年累计达5000元以上的扶贫对象给予每年不超过2万元的特困帮扶,逐步实现贫困对象就医零支付。
织密筑牢“教育保障网”。一是高效率兑现资助政策。创新一站式服务,贫困户只凭精准扶贫对象帮扶证在市内入读学校兑现“三免一助”政策,根据入学阶段分类免除午餐保教费、营养改善自负费和住宿费,并按每人每年1000—5000元标准予以资助;市外就读贫困学生或监护人持帮扶证,直接到户口所在地学校领取帮扶资金。截止3月底,市内就读946名、市外就读156名贫困学生春季帮扶资金全部发放到位。二是全覆盖结对结亲帮扶。建立市教科体局领导包片、局机关干部包校、学校包人的贫困学生“三包”责任制,为每名贫困生安排1—2名 老师,进行定期家访、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感恩教育、人文关怀等,定人定向,一帮到底,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辍学。三是差异化开展励志教育。根据每名贫困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贫困,防止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鼓励支持他们主动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陶冶情操、增强本领,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织密筑牢“住房保障网”。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廉租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统一制定补助标准,对生活在“四大特殊贫困类区”、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群众,大力实施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主的安居保障工程,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环境。二是统一设计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根据贫困户家庭人数不同,统一设计50、75、100、125平方米四类户型,每类户型设计3套方案,造价基本一致,供农户选择。三是加快建设进度。采取统规自建、购房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贫困户早日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目前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6户,占全年目标任务95户的80%;164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18户地质灾害危房搬迁已全面启动;实施“五改三建”1100户,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