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设新村。坚持新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嵌入式建设巴山新居、修缮性保护传统院落,实行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三级同创”,加强生态细胞建设,杜绝乱占耕地、滥用水资源等现象。
强化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管控,开展农村垃圾和废水排放系统治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动态化管理,力争年内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3处,连片整治4个乡镇12个村面源污染。
发展绿色农业。统筹南、中、北部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生态农业基地,扭住“生态、富硒、有机”,继续加大绿色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
热2024-12-26
热2024-12-25
热2024-12-24
热2024-12-23
热2024-12-17
热2024-12-14
热2024-12-11
热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