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界近期再次陷入关于太阳系边缘是否存在第九颗大行星的争论之中。而随着相关证据的不断增加,一项持续30多年有关地球上大灭绝原因的理论又一次开始浮出水面。
从今年年初开始,有科学家提出在太阳系中可能隐藏着尚未被发现的“第九颗大行星”,自那以后,科学家们便不断致力于寻找能够证明其存在的证据。而就在近日,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宣称这颗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神秘大行星或许曾经带来一场彗星大撞击事件,并在地球上造成了大灭绝。
前几天,作为 提出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第九颗大行星的科学家之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宣称自己找到了更多新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认为这颗隐藏的大行星存在于太阳系的边缘,其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与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较为相似。
现在,作为美国阿肯色大学数学科学系的退休天体物理学教授,丹尼尔·维特迈尔博士提出,这样一颗大行星的存在可能曾经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彗星雨”。这样的大规模彗星撞击事件可能非常强大,其影响可以波及到地球轨道附近并造成地球上灾难性的大灭绝事件。
事实上,维特迈尔博士早在1985年在路易斯安纳大学工作时便曾经和他当时的同事约翰·马特斯博士一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谈到了太阳系中可能隐藏的另一颗大行星可能与地球上生物大灭绝事件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在当时学界对于周期性出现的彗星大撞击事件主要有3种解释。其中就包括在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大行星,被称作“行星X”(Planet X);其他可能性还包括可能存在一颗太阳的伴星,以及太阳在围绕银河系核心公转时产生的垂向震荡。
在1985年,如果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另外一颗大行星,那么太阳系中的行星数量将达到10颗,因为在当时冥王星还被视作一颗大行星,后者直到2006年才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布拉格会议期间被从大行星行列除名。
随着时间推移,前面所提到的三种设想中的后面两种设想都先后被排除了,原因是它们与古生物学研究得到的结果不相吻合。于是太阳系中可能隐藏着另一颗大行星的设想便成为 还剩下的可能理论,也因此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维特迈尔博士和马特斯博士的理论认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颗未知的大行星,其轨道倾角较大,大约每隔2700万年左右会经过柯伊伯带附近并造成在那里运行的大量彗星群轨道的扰动,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彗星体推出柯伊伯带并向太阳系内侧运行。
而迈克·布朗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之所以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着一颗隐藏的大行星,主要原因则是因为观察到一些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所呈现的某种异常特征。柯伊伯带是一个围绕太阳系边缘存在的环状区域,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冰冻小天体。迈克·布朗教授将他们设想中的这颗大行星称作“第九颗大行星”。
但时至今日,关于太阳系中是否还隐藏着另一颗大行星的讨论仍然莫衷一是,另外,关于1985年时维特迈尔博士等人所提出的“行星X”设想,以及布朗等人提出的“第九颗大行星”这两者是否是同一颗天体也仍然存在争议。
布朗教授指出:“维特迈尔几十年来一直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着一颗未知的大质量行星,并认为这样一颗大行星引发了彗星轨道的扰动。但这样一来这样一颗大行星的轨道周期就应该是大约2700万年左右。”
热2024-12-10
热2024-12-09
热2024-12-09
热2024-12-09
热2024-12-08
热2024-12-06
热2024-12-06
热2024-12-04
热2024-12-04
热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