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穷疯了的皇帝:唐武宗李炎为解决钱荒捣烂铜像铸钱 多佛寺被毁(2)

2016-07-07 17:41  川北在线整理
 
  >>> 为何在梓州铸造钱币?
 
  唐武宗为什么要在梓州鼓炉铸币呢?
 
  第一,梓州地区有丰富的铜矿。据《光绪版·潼川府志·寰宇记》载:“万象山在铜山县(梓州属地)西北之十里,高一里,产铜及空青(炼铜的碳)。”另据《潼川府志·元和志》载:“铜山县有铜矿,历代采铸。”
 
  第二,调制钱监。据《潼川府志·明统志》载:“唐贞观元年,于此(梓州)置铸钱官。”
 
  第三,梓州当时为四川第二大都市。据史书载:“至德二年(757)分置剑南东川节度,辖十二州(包括绵州),乾元二年(759)又增割昌州(大足)、渝州(重庆)、合州(合川)等十五州,八十九县。”(中间有小变化,直到五代前蜀止)辖如此多的州县,铜矿当然就更充足了,为梓州鼓炉铸钱创造了好条件。
 
  第四,交通便利,州有涪、凯、郪江诸河流,水深河宽,可通南北。梓州铸钱管制颇严,从出土钱币看,没私铸钱,这与其它州泛滥的丑陋私铸钱相比,又是一大亮点。
 
  再有,笔者十年前亲眼见绵阳一老藏家一枚精美厚重的背“梓”白铜样钱,说是在三台征得,为三台铸钱又增添了重重一笔。古代都有依山临江铸钱习惯,从各方面证据表明,梓州铸钱点很可能在绵阳至三台沿涪江一带,特别有可能在三台县城。新中国成立后,众多专家、学者先后来绵阳、三台考察过,都一致认为三台历史上曾铸过钱,又特别是唐武宗期间。钱币专家徐力民教授在《四川历代铸币谈》一文精辟地总结出:“从南到北的历代铸钱点为犍为、成都、三台……”
 
  这些观点,是笔者粗浅看法,如有谬误之处,还望读者斧正。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