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古代的刑罚中,流放是十分常见的一种
随便翻看一朝的史料,很容易发现,历史上许多官员都有过被流放的经历。
流放相对于直接斩首来说,惩罚力度肯定要轻很多,而且幸运的话说不定这些被流放的官员还能有翻身的一天。
但这并不意味着流放是什么好事,
流放的地方往往是苦寒之地,而且地理位置遥远,全靠人脚力走过去,一路上就要病死不少人。
那么,
押送流放犯的衙役又是什么待遇,他们为什么会甘心接下这份工呢?
不得不做的选择
别看电视剧上,那些衙役一个个都神气得不行,
事实上,在古代,衙役的地位并不算高。
在清代,“衙役”是指在地方州县衙门中供官府驱使、担负各类杂务的役卒。
这些人其实大部分都是从普通老百姓中挑选的。
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
一般负责看守门房、服侍官员,承担日常维持秩序的任务,还有一些负责出外勤事务。
比较特殊的是粮差和仵作。所谓的仵作就是古代负责验尸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医。
古代对死亡和尸体是很忌讳的,验尸这种活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干,即便是在现代也一样。所以,这些活基本上都被派给身份低微的百姓了。
衙役干这些活就真的跟打卡上班一样了,一般干完自己的差事后便可恢复平民身份。不过也有一些世代相承的家族差役,父子相继在衙门服务。
因为多是普通老百姓去担任,所以衙役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甚至被视为贱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虽然地位低,但是因为跟官府挂钩,又是跟老百姓接触最多的,所以他们之中可能会出现仗势欺人的现象。
而且
衙役因为是临时聘用,所以筛选的并不严格,一些市井游手好闲之徒,也有可能成为衙役,这种人就会依靠官府的势力行事。
甚至不少衙役会与衙门中的恶吏劣幕勾结在一起,滥用职权,对普通百姓敲诈勒索,甚横行乡里,任意欺压平民。
在清代的地方吏治中,这种现象是很严重的。
当然,除了这些游手好闲的人以外,也有一些家境贫寒、无以为生的穷人。而他们这些人被派去做些苦差事简直是天经地义。
他们不觉得苦吗?当然不是,但他们没得选择,他们不干有得是人干。
衙役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大多数衙役仅靠微薄的薪水度日。而押解犯人发配边疆的差事,更是其中最劳累的差使。
发配路程动辄上千里,衙役们需一路看管犯人,确保途中不出岔子。路上风吹日晒,食物供给也异常有限,衙役与犯人同吃同住,体力消耗巨大。
不过也不是说,这种差事就完全没有好处可言。
押送差事的好处
押送路上,衙役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踏上漫长的押送旅途,他们必须日夜警戒,时刻盯防犯人是否会在昏暗的山道或偏僻的驿站逃脱。
几乎每一个夜晚,衙役们轮流守夜,在寒风中忍受寒冷和困倦。
而白天行进中,崎岖不平的路面和偶尔的泥泞,让脚下步伐越来越沉重,且沿途物资稀缺,长途跋涉也不断消耗体力与精力。
然而,任务背后不乏“得利”的机会。
押送过程中,犯人的家属会在沿途设法送来盘缠和食物,希望押送者多加“照顾”。这些额外的资助虽没有明说,但却成为衙役们心照不宣的潜在收入。
甚至连那些被流放的罪犯自己,也会不时省吃俭用,从私藏的钱物中抽出一些来讨好衙役,以换取路上的些许便利。
尤其是那些家里原本有钱有势的家族,一朝落了难,被流放,所有人都知道流放路上艰苦,而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肯定更清楚。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这样的人,多多少少也还是有点积蓄的,所以为了让自己一路上好过一些,他们会想办法去贿赂负责押送他们的衙役。
这也是衙役们从中收受好处的方式,所以说,那些衙役也会很乐意去押送那些落难的“骆驼”们。
这样的“关照费”并不少见,而这些灰色收入也成为衙役们接手押解差事的一大动力。
就是在路程中,也时常会有犯人的亲属托人带上些银钱、干粮或药物送到衙役手中,希望能获得些许关照。
而且,有些家族可能只是暂时落难,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翻身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结个善缘,说不准日后就飞黄腾达了。
所有说,即便是再苦的活,也还是有人会去干的,而且,衙役跟犯人不同,他们没那么多束缚,只要不把犯人弄丢,平时怎么样没人看见,也没人管,还是比较自由的。
结语
古代衙役押送犯人的艰难任务,实为一份充满矛盾的差事。漫长路途中的风餐露宿、自然环境的恶劣、偶发的危险,确实让这份差事充满辛苦,且时常伴随生死未卜的风险。
然而,押送犯人过程中,衙役们也从中得到了利益——旅途中的“陋规”与额外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也让这份任务变成一种人人争抢的差事。
表面上的“遭罪”背后,实则隐藏着衙役们对额外收入的期待,这份差事既是严苛的考验,也是无形的吸引。
热2024-12-18
热2024-12-18
热2024-12-18
热2024-12-17
热2024-12-17
热2024-12-16
热2024-12-16
热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