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湖广地区之所以会成为移民的主要移入地,如果说战乱导致人口减少,需要外地人口补充的话,其实这个理由并不充分。要知道元末明初的战争最惨烈之地并不在湖广,即使湖广地区最惨烈之地也应该是今湖北地区的长江两岸附近。所以战争性的减员,其它省份如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甚至河南、河北也不会比湖广地区少许多。所以我们现在能理解洪武年间的“江南填湖广”为什么会需要政府强迫执行。当时经过战乱大规模减员之后,江西地区的人口压力已大大减少,人们安土重迁的天性使之不愿迁徙,所以今天湖南方言将上厕所称为“解手”,与洪武时期江西人不愿迁徙有关(当时移民们被绑着手驱赶着迁入湖广地区,上厕所时需要将手解开)。但后来随着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加之江西地区文化发达,科举进士远多于湖南,达官显贵也更多,土地兼并因之更为严重,因而江西地区地狭人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江西百姓向邻近的地广人稀的湖广地区迁移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而明代湖广地区相对江西等地人烟稀少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宋代以后,随着湖广地区的丘陵山地被开垦,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洞庭湖水面越来越小。宋朝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面远远大于位于江西境内的鄱阳湖。到明代,洞庭湖就屈居第二了。洞庭湖流域及长江、汉江流域大量的圩田出现,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不断扩大。甚至到了明朝的中后期,随着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适合于山地丘陵种植的物种从美洲的引入并大量种植,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所以圩田还在增加,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还在扩大,大量肥沃而荒芜的土地必然吸引更多的移民。
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垦荒、增加财政收入也采取了如降低赋税等经济手段引导移民。因此从永乐年间到明后期,江西、安徽、广东、山西、陕西以及福建等省移民仍源源不断迁入湖广地区,应当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的自愿行为。
根据谭其骧先生的研究,迁入两湖的移民在分布上看似无序,实际上很有规律。受相对地理位置和迁移距离的影响,各省移民有一个大致的分布范围。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江西移民达百分之八十,而在西北部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湖南北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占百分之六十左右,中部有百分之八十强,而西部只有百分之四十。湖南境内移民的分布还有一个特点,南部的江西移民少于北部和中部。陕西、山西等北方移民集中落户在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越往南,数量越少,远徙湖南的就极其有限了。而广东、安徽和福建移民又主要定居在湖南的南部。所以从移民分布来看,也可佐证其自发自愿的特征。
热2024-12-25
热2024-12-25
热2024-12-23
热2024-12-22
热2024-12-19
热2024-12-18
热2024-12-18
热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