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是河西走廊三大部落之一 如今连他们的后裔都找不到

2023-02-13 22:36  宠物小星球
  原标题: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是河西走廊三大部落之一 如今连他们的后裔都找不到 

  如今世界上已经没有了羯族这个民族,也找不到他们的后裔,甚至连他们与其他民族融合的后代都分辨不出。因此,羯族人就像一滴落入江河中的水,最终又汇入大海、大洋,只能说水滴曾经存在过,羯族人也曾经创造过历史,仅此而已。

  追本溯源,羯族的演化过程很漫长,好比“满族”这个称呼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样。只能说羯族的前身很古老,但是名字很稚嫩,因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有的“羯族”这个称呼,而且自从有了“羯族”这个名称,他们也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那么羯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现如今找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呢?想要弄明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从羯族人的祖先月氏说起。

  羯族的祖先与月氏国

  春秋战国时期,河西走廊聚集了三大部落,即东部的匈奴、敦煌一带的乌孙、及羯族人的祖先月氏。河西走廊是指黄河以西,被祁连山与北山夹在中间、从乌鞘岭到星星峡的狭长地带,最窄处只有几公里,最宽处约二百公里,而长度却有1200公里。这个地方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丝绸之路的咽喉,每一寸土地又充盈着古老文明的汁液。

  月氏国鼎鼎大名,充满诗情画意,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就与其有关。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最初就是去联络月氏人,目的是与其结成同盟,一起攻击匈奴。然后,张骞并没有如愿以偿,却意外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足可以超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人类历史上又一壮举。

  通常认为,月氏人为古印欧的分支。大约公元前3000前后古印欧人从原居住地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分东、西、南、北四路进行了大迁徙。由于西、北、南三路与本文内容无关,这里不作叙述。其中东路纵队自称“雅利安人”,他们辗转迁徙,来到中西亚,在通过兴都库什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山口之后,又分成了三个部落支队:

  其中一支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下来到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了名为“印度斯坦”的国家。

  另一支于公元前11世纪从阿富汗高原向西进入伊朗,创造了辉煌的古波斯文明。

  最后一个分支叫作吐火罗人(一说是从古巴比伦撤退的古提人),他们穿越葱岭和塔里木盆地,于公元前2000左右大规模进入罗布泊地区,成为中国新疆地区最早先民之一。

  公元前1000年左右,吐火罗人其中的一支游牧民族深入我国祁连山,占据河西走廊,建立了《史记》中记载的月氏国。剩下的那部分以渔猎为生的吐火罗人在罗布泊创造了赫炟一时的楼兰古国。

  河西走廊虽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但不是 的乐园,历史进入战国末期,草原上的匈奴汗国发展到了鼎盛。就连中原王朝都敢随意挑衅的匈奴人当然不会把月氏人放在眼里。从公元前177年到公元前174年,匈奴两次入侵月氏,月氏王的头颅被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做成了酒壶,月氏国一蹶不振。

  经历两次劫难,元气大伤的月氏人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背井离乡西去。在不断西迁的过程,月氏人为生存而战,先后攻战大夏国(巴克特里亚),击败塞种人,最终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建立“大月氏”。另一部分老弱病残则进入南部的昆仑山一带与羌人杂居,被称为小月氏,而小月氏最终形成了五胡十国时的羯族人。

  简单来说,东汉初年,大月氏建立了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的贵霜帝国。约公元425年,贵霜帝国被匈奴后裔或旁支“白匈奴”所灭。隋唐朝时昭武九姓被认作是月氏人的余脉。不过,所谓的昭武九姓也最终融合于中亚各国,消失的无影无踪。事实上,大月氏与羯族人只存在间接的关系,而由大月氏分离出的小月氏才是羯族人的原形。

  历史上的羯族人与石勒的后赵帝国

  大月氏西行,小月氏苟延残喘、隐姓埋名。直到汉武帝将匈奴从湟中(今青海省东部)赶走后,小月氏人才走出山林,归顺汉朝,来到张掖一带与汉人杂居。最初官方称他们为“义从胡”,取归顺之意,后来被改称“羯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散居在上党郡(山西东南部)一带的羯人与匈奴、鲜卑、氐、羌等民族组成了一股内迁洪流,使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最终成为五胡十六国中的一分子。

  实事上,羯族人并没有如匈奴与鲜卑一样成群结队的内迁,他们都是单个、零星或断断续续进入中原。所以,最初无依无靠的羯族人命运很凄惨,他们大都沦为雇工、奴隶或兵丁,而建立后赵帝国的石勒就是一个穷苦的奴隶出身。

  石勒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做苦工维持生活。其实当时的石勒根本没有名字,因为穷和卑贱,不配,也取不起。后来,八王之一的司马腾为筹集粮饷,强行将当地青年带上枷锁,徒步翻越太行山,然后卖到山东的奴隶市场,供当地富豪及地主挑选,以充当他们的奴隶。石勒就是不幸的一员,他历经千辛万苦与疾病的折磨,可谓九死一生才到达奴隶市场。很快,体格壮实的石勒被一个地主相中,遂沦为奴仆。幸运的是,后来石勒在被转手的过程中逃脱,并加入当地一个名叫汲桑的人领导的农民起义集团。

  石勒有勇有谋,深得汲桑的器重,所以汲桑才给他起了“石勒”这个名字。后来,汲桑集团被政府军打散,石勒集结起了以羯族人为主的一支队伍,并加入了刘渊(汉化匈奴人)的北汉。石勒被刘渊封为辅汉将军,负责在中原一带展开游击战争。随着实力的不断的壮大,石勒萌生了另立门户的念头,不久机会便来了。刘渊去世后,四子刘聪继位,北汉陷入内乱,最终先是刘渊的义子刘曜脱离北汉建立赵国,史称前赵,第二年石勒也自称赵王,开始与前赵对抗。

  公元330年,石勒攻灭前赵,自称大赵天王,建立史称的后赵帝国。石勒雄才大略,堪称乱世豪雄,颇有曹孟德遗风。在他的眼中,唯才是用,不分民族,因此大量的汉人都归附于石勒。石勒还将汉族士人组成“君子营”,推行“汉夷分治、汉夷互尊”的政策,有利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互相融合。但是,任何人都经受不起岁月的摧残,年龄消磨了石勒的壮志豪情,他没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后赵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病逝。

  石勒的去世,也是后赵帝国不幸的开始,刚刚即位不久的石弘(石勒之子)就被石虎(石勒的侄子)取而代之,石弘及其子女全部被杀。从石虎之后,后赵皇家子嗣陷入自相残杀的怪圈,不仅个个凶残暴虐,以杀人为乐,而且一个比一个会别出心裁地手足相残、同室操戈。总而言之,在混乱不堪的后赵朝廷,该当皇帝的没有当上,不该继位者好不容易血腥上位,但没过多久又死于非命,惨淡收场。整个后赵成为了一个杀人的魔窟。
 
  最终,当石鉴(石虎第三子)艰难继位后,他便开始派人刺杀对其有着拥立之功的汉将冉闵(石虎养孙)与汉臣李农。冉、李二人绝地反击,对卸磨杀驴者采取了疯狂报复,石鉴及其子孙全被杀光,20多万羯族人也没有幸免于难,即便有漏网之鱼,也是寥寥无几。所以,随着五胡十六国结束,羯族人几乎完全消失在茫茫的历史沧海中。
 
  结语:羯族人的结局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但是这个悲剧却是由当权者即石虎家族自导自演而来。羯人给中原地区带来的灾难触目惊心,成为中原百姓一段心酸的过往,一块不愿意揭开的伤疤。公元547年,一个如丧家之犬而走投无路的瘸子羯人侯景,投奔到南梁,随后引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致使都城建康十之八九的百姓死于非命。但是侯景之乱仅可以看作是一小部分羯族人的回光返照,随着穷途末路的侯景最终被杀,他手下的那些羯人拥护者也猢狲般散尽,最终淹没在滔滔的民族洪流中。所以,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早已消失无踪的羯族人,只给历史留下了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