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历史上最“委屈”的篡位:曹操死后曹丕篡夺帝位主要是为了保住小命

2024-05-13 19:24  记史惜今
  原标题:历史上最“委屈”的篡位:曹操死后曹丕篡夺帝位主要是为了保住小命 
 
  东汉时期士大夫之间长期流行潜规则“双重效忠制”。
 
  东汉士人对于上官也有类似对于君主的忠诚,这一时期君臣关系从一元变成二元,有点“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意思。
 
  “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三国志·刘表传》
 
  刘表派属下韩嵩出使许昌时,韩嵩这番话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他韩嵩去到许昌,被许昌的汉帝征辟,那么他韩嵩就不会对刘表效忠,只能为皇帝效忠了;
 
  换言之,如果韩嵩没有被汉帝征辟,那么他对于刘表的忠诚是要高于他对皇帝的忠诚的。
 
  正因为东汉末年有这种比较模糊的“双重效忠制度”或者说潜规则,所以我们看到曹操可以采取既保留汉室又相对独立,类似于日本幕府将军式的统治。
 
  在曹操统治区域内,汉献帝仅仅作为“祭祀”存在,汉朝政府存在的意义是为丞相府以及魏王府提供人才;而曹操把遍布自己统治区域内的屯田系统单独拿出来独立于汉朝体系之外,这样基本上完全架空了汉朝。

  (汉献帝在曹操时代作用其实是祭祀)
 
  这一时期的汉献帝和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天皇很像,存在但没有实际权力。
 
  然而魏讽谋反打破了曹魏与汉室这种黏黏糊糊的状态。
 
  魏讽是魏官,不是汉官。
 
  魏讽是被丞相钟繇征辟的,但是钟繇这个丞相可不是汉朝的丞相,钟繇是魏国的丞相;按照东汉“双重效忠制度”,魏讽这个没有吃过一天汉朝俸禄的魏官,别说帮着汉帝诛杀魏王曹丕,就是汉献帝大军杀到邺城城下,魏讽作为魏官哪怕当时在邺城外面,都必须想办法进入邺城和曹丕共死才符合当时士人的道德规范。
 
  结果魏讽作为魏官居然企图诛杀曹丕,兴复汉室;这就严重违反东汉士人“双重效忠制”的潜规则,更为重要的是魏讽谋反案打破了曹丕对东汉士人遵守“双重效忠制”的潜规则的信心。
 
  当时曹操麾下的士人其实都处于很黏糊的状态,他们既可以说自己为魏王效忠,同时也可以安慰自己说自己也是汉家忠臣。
 
  如果没有魏讽谋反,那么说明这套黏黏糊糊的体系并不妨碍曹丕掌权;但是魏讽谋反发生后说明“双重效忠制”失效了。(西晋洛阳与晋室东渡⑩)

  曹丕等于一下子进入了“黑森林”,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边这些大臣们,谁是自己的忠臣,谁是下一个魏讽。

  怎么样才能最快速度打破这个“黑森林”呢?

  称帝。

  曹丕篡汉称帝等于是逼着所有对曹丕以及汉献帝“双重效忠”的士人强制站队,如果心向汉朝,那么可以去做隐士,以后这个人和他的家族就被打入另册;如果支持曹丕称帝,那好,等于这些士子背叛了汉朝,对于刘备来说,都是乱臣贼子,即使将来刘备复兴了汉室,这帮支持曹丕的士人统统都是被清洗的对象。

  综上所述,曹丕在曹操死后迫不及待的称帝,并不是他想当皇帝,而是他为了自身以及曹氏家族的安全,必须以称帝的形式来强迫北方所有士人站队。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观点 科技 养花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