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实现往往伴随着牺牲,而这种牺牲,往往是由他人来承受的。
在得知刘备有意舍弃自己后,刘封并未为自己的处境做出任何辩解,也未对养父刘备产生怨恨,更未将责任归咎于诸葛亮。相反,他表达的是对当初未听从孟达建议的深深悔意。
那么,孟达当年究竟发表了什么言论呢?
孟达曾建议刘封转向新兴的曹魏势力寻求庇护,以期能够在新的环境下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从常理上讲,如果你的同事曾经让你陷入困境,迫使你不得不另寻出路,那么在你自己发展得不错之后,你会否再次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尝试修复关系呢?
或许会有人争辩道,昔日孟达向刘封提出归降的建议时,正值孟达进攻刘封的领地之际,他难道不能借此机会显露一下威风吗?
孟达当年选择归顺曹魏之际,特地致书刘备一封“辞别之书”。在书中,孟达再三阐述了一个观点,那便是诸多忠诚贤能的臣子与将领,往往难以得到圆满的结局。
令人惊奇的是,有人在孟达离职后向他透露,诸葛亮正在对他在蜀地的家属进行清算。然而,孟达却坚信地说,丞相深知他离职的缘由和真相,不会采取如此对待他的行动。
换言之,孟达当年的跳槽事件,并非仅仅因为刘封的行为不够得体,其中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复杂因素。
在孟达昔日的辞呈中,还提及了这样一段往事。他坦诚地承认,当年的确是自己有错在先,这也是为何刘封对他心存芥蒂的原因。那么,他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其实,就在于他未经刘备的明确指令,便擅自决定北上进攻。
尽管刘备当年在占领汉中之后迅速返回了蜀地,与荆州相去甚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孟达在荆州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进攻方向。实际上,孟达在荆州也是有上级领导的,那么,这位领导究竟是谁呢?
正确的答案是关羽。
换言之,当年孟达的"冒进"行为实则是受关羽的指使。然而,当刘封抵达现场后,关羽转而向刘封请求支援,却遭到了刘封的婉拒。
根据此情况可以推断,当年关羽有意挥师北进,然而刘备在某种层面上持有异议。在得知关羽的意图后,孟达采取了行动。随后,刘备派遣刘封前去调整局势,试图平衡双方的关系。然而,孟达因两面受困而倍感压力,最终决定选择离职。
原文段落:05第五点,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尽管事物在表面上可能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但它们的本质往往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这种共通性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和领悟。只有通过深入剖析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发展方向和潜在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不断寻求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
关羽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乃刘备于微末之时便追随左右的忠诚老臣,是与刘备并肩作战、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更是刘备军团中 、手握假节钺殊荣的 将领。
然而,他却因身边亲近之人的背叛而丧命,这位背叛者竟是刘备的至亲小舅子。更令人痛心的是,刘封的义子曾对关羽的求援置若罔闻,导致关羽在危难之中孤立无援。
关羽辞世之后,对于刘备阵营中的众人而言,内心无疑充满了疑虑与不安。刘备虽素有仁义之称,但实际行动中却屡次妥协,难以坚守原则。如今,连关羽这样忠诚勇猛之士都能被他暗中葬送,大家不禁开始担忧,我们这些人又能有何善终呢?
若刘备欲平息众人心中之疑虑,势必要为关羽伸张正义。糜芳已然叛敌,孟达虽可勉强作为替罪羊,但他却早早逃脱。如此,何人可为刘备承担此责?唯有义子刘封堪当此任,因此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实际上,他原本有机会避免不幸的结局。孟达在当年已经将事情解释得非常清楚,然而他当时却未能相信刘备为了追求权力,竟会不惜牺牲自己去寻找一个理想的继承人。正因如此,他选择了留下,而最终的结果却是......
那么,这里出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在关羽当年北伐的时候,刘备究竟是否知晓此事呢?
热2024-08-27
热2024-08-26
热2024-08-26
热2024-08-23
热2024-08-23
热2024-08-23
热2024-08-23
热2024-08-22
热2024-08-22
热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