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困中求变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

2012-08-02 22:52  四川在线

  本报记者 张 颖

  针对中国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不少专家学者提出,我国成功应对两次金融危机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并且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对是“危”也是“机”,如果应对得当完全可以借机加快发展。

  有效应对危机加快转变

  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 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是顺利度过和成功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经验。具体来看,首先,两次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都是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其次,都是将加快科技创新、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战略安排。再次,为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应对举措。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更是再次提出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提出了实现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三大转变,并将之作为未来发展的主线写进了“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战略共识,这对于中国未来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推出一定规模的刺激内需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性回落,是有必要的,但是更为关键的还是促进经济转型,促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转向内生性、制度性红利的释放和经济系统的结构性转变。

  以改革精神推动科学发展

  中国经济虽然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后将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格局,这逼迫中国经济必须立即进行结构性调整。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其著作《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一书中谈到,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作用是极为有利的。我们完全应该抓住世界金融危机这个机遇,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国际金融失衡、国际组织改革等各个方面,积极地有所作为,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和魄力。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表示,中国的金融战略应是“充分自由化,有限全球化”,即国内的金融要在包括市场的自由准入等方面想尽办法加快改革,而在汇率、资本项下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三项改革上,则不能一步到位,要逐步开放。

  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还有20年保持年均8%增长的潜力。当然,能否把潜力变为事实,还需要我国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需要克服作为发展中、转型中国家所必然存在的各种经济、社会、制度问题,给稳定、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王军告诉记者,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要深远得多。直到现在,已经接近5年,股市应该说还没有完全从低迷中走出来。

  虽然金融危机给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不应由此而否认资本市场强大的功能和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相反地,应当认真总结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和评估机制,从而使资本市场更有效地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强大促进作用。

  他认为,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要强调通过有效的风险缓释和释放机制,避免风险的不断积聚和最终的爆发。从资本市场的运行来看,其本质就是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易的平台。金融的运行离不开风险的管理和交易,而风险的管理和交易又无法脱离资本市场而存在。可以说,没有风险,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资本市场,风险的管理和交易将成为“无水之鱼”。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透明的信息披露、合理的风险敞口等方式使资本市场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将风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