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军民融合战略助推国防科技工业腾飞(2)

2015-07-27 18:13  每日科技网

  除了信息安全,在军民融合不断推进中,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多个重要领域的引领者。核工业建设集团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技术 ,有望成为世界首座商用第四代核电站;船舶重工集团的“蛟龙号”,促进我国深海装备跨越发展;兵器工业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实现大型锻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的突破创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试验离心机成功运行,填补国内多项技术产品空白……

  “一批重要成果,为我国重大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徐占斌说。

  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2014年,公安部在广东启动了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试点工作。旅客借助出入境自助填表、自助签注机等设备,最快仅需1分钟就能完成自助签注。

  自助通关项目是香港近十年最大的信息化工程,总金额逾十亿元港币。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出入境通关系列产品,系统软件和平台的研发、生产,并将后续运营服务。

  多年来,军工技术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徐占斌表示,随着军工技术优势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一批有效益、有影响的军转民产品迅速涌现。

  航天科技集团利用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流体控制等技术成果,成功开发国际领先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船舶工业集团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打破外国垄断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百分之百;兵器装备集团CS35发动机平台自2012年投产以来,累计销售超过56万台,产值超过50亿元……

  “近年来,在军品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各军工集团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仍基本稳定在70%至80%之间。”徐占斌说。

  军民结合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走出国门的开路先锋

  7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交付,将为中国、巴西及非洲、拉美国家提供数据服务。近30年来,中巴两国在民用航天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

  在核工业领域,随着1991年底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30万千瓦核电站的出口合同,我国核工业迈出了融入国际社会的第一步。如今,核装备和技术出口已成为我国外交棋局的重要棋子,“华龙一号”“CAP1400”等,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中国核电品牌。

  中航工业集团研制生产的新舟60支线飞机,已累计交付客户百余架,不仅在国内支线航空实现规模化运营,还飞行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近300条航线……

  走出国门,国防科技工业一马当先。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