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上海备战台风17小时纪实:预警信息全网覆盖(2)

2012-08-14 09:42  四川在线

  昨天中午11时30分左右,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又发布了针对广大市民的安全提示,除了将这一安全提示在网站、微博、电视等媒体上对外发布外,还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协商,由市通信管理局通过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发送给各自的手机用户。“我们要求全网覆盖。”

  10年的提升

  上海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据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防汛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500多亿元,基本形成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城镇排水“四道防线”,成为上海防汛防台工程体系,也是上海防汛防台的物质基础。1977年8月21日深夜,上海北部地区出现了上海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400毫米以上雨量的笼罩面积约230多平方公里。当时这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大范围的严重积水,是上海地区历史上最严重的涝灾之一,其中嘉定、宝山二县灾情最为严重。畜禽、粮食损失严重,所幸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

  除了工程体系,上海目前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联动体系,建立了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为核心、防汛防台预案为支撑的防汛组织指挥系统。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划内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共有35个成员单位,包括水务、市政、房管、交通港航、市容环卫、公安、民防、市容绿化、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2000年以后,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包括后来机场集团、虹桥商务区等,也都加入进来。”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00年以后。“2001年,上海开始寻求从单灾管理模式向综合减灾管理模式转变。”复旦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昌透露。一年后,《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开始在全市试行,标志着综合管理模式在上海正式落地。

  “此前防灾工作主要依靠《民防条例》,但这只是法律条文,而《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是具体的操作行为。后者明确了应对灾害事故需经过三个阶段:组织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上海应急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的试行只是一个开始。2004年,上海启用市应急联动中心,2005年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成立……“经过各方努力,上海基本建立符合国家总体要求、适应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保障需要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纵向对应、横向协同,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李瑞昌称。

  条例与制度只是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了基础,真正带来质变的,是应急管理的常态化机制。2006年8月2日举行的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强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依然面临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即应急预案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以此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尤其是要重点加强两类演练,一类是大规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另一类是低概率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通过经常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上海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开创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强调。

  10年积累后,尽管上海在城市应急管理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但新的形势下,求变已成为必然。“总体来说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应急预案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我个人认为应急预案中过多的理论性的、程序性的、普遍性的操作方式难以应对每次灾难个性化的东西,做不到随机应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强调。

  而在复旦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昌看来,真正要做到“随机应变”,城市应急管理模式需要调整变化。“从危机治理模式上,从政府唱独角戏转变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李瑞昌称。

  实际上,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应急管理的新重点。在一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 市长强调:“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有关各方要加强演练,重点推进‘两个结合’:一是要把应急演练与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实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应急演练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应急能力有机结合。”(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