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百顺镇镇政府“自酿米酒”是句无声的旁白

2012-10-30 07:26  华西都市报
  为节约公务接待成本,广东南雄市百顺镇在今年的公务接待中,用自酿米酒代替市面上购买酒水。该镇负责人称,百顺镇虽偏僻,平均每个月却要喝掉100斤酒;自酿米酒后,成本只有约5元/斤,减轻了公务接待的压力。

  公务接待,靡费财力,几成共识。只不过,当“接待压力”成了镇政府不堪重负、自酿米酒的由头,终究有些出人意料——谁能想到,为了纾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竟客串起“酿酒人”的角色来?

  自酿米酒,用于招待,说起来,不失为一种“招待智慧”:自酿米酒,成本低廉,较之于市面上购买,是个省钱招数;再者,自酿的虽说质朴,却不乏特色,颇显诚意。“农家腊酒虽浑”,待客却是盛情。正因如此,不少人疾呼,该将“自酿米酒”的法子推广开来。

  米酒香醇,在公务接待总跟“高档酒”“珍馐美味”联袂呈现的语境下,也别有一番幽趣。可是,这般招待创意,大概也是迫于无奈,才另辟蹊径。若非囊中羞涩,物力上难以承载,当地政府还会自酿米酒吗?恐怕不会。

  财力不够,自酿来凑,个中的艰涩况味不言自明。这边是地方物力维艰,发展缓滞,那边是沉重的公务接待负担,两相权衡,除了压缩尽量节省招待成本,别无他法。没法下“逐客令”,又买不起奢侈酒水,只能是稍作变通,自酿代替购买了。

  百顺镇政府自酿米酒,跟其窘迫的发展境遇相关。可欠发达的,岂止百顺一地?它们都陷入“接待困境”中:一方面,“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不少地方谋发展的信条,无论是为了“求拨款”抑或“引投资”,都连接着地方的发展诉求;一方面,因接待成本太高,它们捉襟见肘,难以支撑。

  一个乡镇,一方僻壤,平均一个月都要喝掉100斤酒,地方公款接待的耗费,由此可见一斑。有媒体报道,公款接待在某些地方已造成债务危机。先前也有北师大学者调研指出,有些地方领导70%的时间都花在酒桌上,身体健康也受损害。

  既然公务接待积弊不浅,那么,是否可以为其“消肿”呢?置于官场的应酬惯性、人情约束和利益羁绊的情境中,遏制“舌尖腐败”,终需渐进式改观:温州的“接待新政”——“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鲍鱼、鱼翅等不得上桌”,是种循序推进;而百顺镇的“自酿米酒”,也是一种迂回策略,尽管是出于无奈,可也不乏省俭意义。当然,“限价消费”“自酿米酒”,是一种实用性的有度妥协,它不是抚平创伤的“创可贴”,而是权宜之方,仅可作挠痒之用。

  自酿米酒为接待,是一句无声的旁白:不菲的接待成本,只会让贫困地方的困窘加剧。

  (相关报道见10月29日《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