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没有暑假的留守(聚焦)

2013-07-13 15:00  山东商报

课间,几名留守学生趴在窗户上向远处张望

点击查看原图

孩子们在教室内上课

点击查看原图

放学回家后,懂事的任志超主动帮助奶奶拣摘野菜

点击查看原图

看见这次来接自己的不是爷爷奶奶而是妈妈,孩子躺在妈妈怀里撒起了娇

点击查看原图

两名留守儿童手拉手一起上厕所

点击查看原图

3岁的高子恒因为想妈妈独自呆在蹦床内沉默不语

点击查看原图

孩子们管老师叫“老师妈妈”,由于跟父母有情感疏离,老师便成了留守孩子们的心灵港湾

点击查看原图


  11日,禹城上空连续的降雨终于减弱了一些。雨声的减弱,让孩子们的诵读声逐渐清晰起来。炎热的7月,对于学生理应是放暑假的日子,而在禹城市区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处的留守儿童学校宏禹私立学校,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回家,200余名留守儿童并没有放假,依然在学校坚守。

  “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操场上,大多数孩子正沉浸在感恩游戏中,而入学不到一周的高子恒对于刚刚开始的留守生活还没有适应,因为看不到妈妈,他便将自己“隔离”在圆形的蹦床里,任凭老师怎么哄,这个刚满三岁的孩子都不愿出来。

  “今天,下雨了,我没有带伞,也没有看到妈妈来接我,我就自己走着回家……”9岁的任志超写下的日记让人看着心酸不已。由于父亲常年在烟台打工,一年中只有“过麦、过秋、过年”才能回家一次,在附近镇上打工的母亲又经常不能按时接自己回家,踏着泥泞的乡间小路自己走回家的小志超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假期回家看不见父母,孩子们的心理上容易产生落差,我们就在暑期课程里给孩子们特别安排一些心理辅导课。”在昝秀萍校长看来,除了安全上的考虑之外,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情绪波动,也是不放暑假的重要原因。为此,除了感恩教育课程,学校还特别开设了美术、舞蹈等才艺特长课程。有玩伴,有乐趣的学校生活,让孩子们暂时忘却了与父母情感疏离的痛苦。记者刘畅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