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劣质奶粉 留证十年

2013-10-24 18:44  齐鲁晚报

    法制晚报讯 (记者蒲晓旭)10岁的宋悦悦摊开双手,8根手指顿时伸展,两根食指却弯向手心。父亲宋振福摇摇头:“伸不直了,如果硬掰就疼。”

    同为人父的张林伟则有些疲惫,失去女儿的他,诉讼维权获赔,却迟迟拿不到执行款。长年诉累让他心力交瘁。

    这是两个因劣质奶粉而命运发生转折的家庭。十年前的奶粉袋和早已板结的奶粉,被他们保留至今。

    “大头娃娃”事件远去已经十年。十年,已足以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但当我们走入这些家庭,才发现他们的命运已被那些境遇深深改变。他们是劣质奶粉的受害者,也是痛苦延续的承受者。十年来,他们有的入土为安,有的长高入学,但都随着时间流逝默默淡出公众视野。

    事件之后,阜阳再未出现因劣质奶粉致病的患儿。当初最先发现病情的医生感慨:“是这些患病的孩子,为后人做出了贡献。”

    劣质奶粉问题爆发十年之际,《法制晚报》记者奔赴安徽阜阳,追踪他们的命运变迁。

    不谋而合

    俩家庭均留有劣质奶粉物证

    2013年9月20日,阜阳市太和县桑营镇宋寨村。

    “嗵”!35岁的宋振福把一捆奶粉包装袋撂在地上,地面瞬时腾起一层土——“当时吃的奶粉袋,我还一直存着。”

    这18个塑料包装袋上面已灰尘累累,被一根细棉线捆成一摞。因为当初食用了这些奶粉,他的女儿宋悦悦成了大头娃娃。十年来,这些奶粉袋一直被他视为“证据”,悉数收集放在屋角。

    同样留有“证据”的,还有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王庄村村民张林伟。

    41岁的张林伟家堂屋的烛台下,压着一个方形的塑料奶粉包装盒。十年前,他的女儿蓉蓉夭折于食用该奶粉所致的营养不良。如今,盒内黄色的奶粉已经板结,形如肥皂。

    十年前,因为劣质奶粉,蓉蓉和悦悦的命运曾一度相似。

    2003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晓琳发现,往年难得一见的营养不良病例,在当月一个月内就有四五例。再一打听,这些患者均为奶粉喂养的留守儿童;每月奶粉食用量在8至10袋,食量不小。

    在刘晓琳的建议下,一位家长将奶粉送检。结果显示,奶粉蛋白质含量只有2%,营养不如米粉。而当时的国家标准规定,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8%。

    一个月后,刘晓琳在阜阳电视台录制一档节目。节目中,她着重提醒家长要警惕劣质奶粉,并提倡母乳喂养。

    但张林伟并没有看到那期节目。

    三个月前的2003年4月3日,蓉蓉降生。张林伟怎么也想不到,女儿的生命仅持续了131天。

    宋振福同样没看到那期节目。他在当年的10月30日,抱着刚出生的悦悦高兴得合不拢嘴。

    同样因为缺乏母乳,同样是在女儿出生第二天,张林伟与宋振福各自从镇上超市买回了奶粉。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产品日后会带来些什么。

    病发住院

    百日女婴不幸夭折

    2003年8月7日,四个月大的蓉蓉住入阜阳市人民医院。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张林伟的邻居,他们发现这个胖胖的女婴脖子有些溃烂,且全身浮肿。

    类似症状,也发生在悦悦身上。

    2004年3月,王秀丽发现,悦悦的两个腮帮开始下垂,嘴唇凹进浮肿的脸颊里,头也越来越大。王秀丽也带着女儿去了医院。

    这时,媒体开始广泛关注阜阳问题奶粉事件。大批家长带着孩子涌向医院。“我的孩子是不是大头娃娃?”所有家长迫切想知道答案。

    问题的爆发,直接刺激了进口奶粉涨价。张林伟回忆,当地一罐雀巢奶粉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从48元上涨到50元,继而飙升至86元,最终突破百元。

    2004年4月,阜阳市政府下发文件称,有阜阳户籍且在当地治疗的婴儿可享受免费救治。

    可蓉蓉没能熬到那一天。

    对于她来说,吃了的劣质奶粉,已注定将她的命运改变。躺在病床上,她不住地流泪,皮肤渐渐失去弹性,输液十分钟只能滴进一两滴。

    绝望一点点向张林伟袭来。2003年8月11日,他把住了四天院的女儿接回了家。

    次日,出生131天的蓉蓉走到了生命尽头。

    按当地习俗,夭折的孩子不许掩埋,而要放在地势高的山坡上,家长头也不回地走掉。张林伟不忍心,用毛毯裹着孩子,埋入了村边的公墓。

    “如果孩子吃劣质奶粉只有两个月,可能也不是这个结果。”张林伟一声长叹说。一连几天,妻子刘海皊哭得死去活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