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文物毁坏为何比“文革”时还严重

2013-11-02 18:07  中国经营报

    单士兵

    这些年,文物遭遇毁坏的悲剧频繁发生,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呢?最近,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的一个说法令人震惊。他说,中国对文物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不是“文革”,而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此起彼伏,到现在都没有结束,这种破坏的程度比“文革”时严重。

    只要对“文革”的特性与情状有所了解,就一定会为文物破坏“比‘文革’时严重”这样的论断感到震惊。“文革”是一段极不尊重文化的时代,也是一段对历史记忆进行侮辱毁坏的年代,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遭遇毁坏的不止是传统伦理,还有太多历史文化。在意识形态疯狂缠斗之下,权力野蛮掠夺,人性沦丧趋恶,太多历史文化都被践踏成一片废墟。文物保护遭遇灭顶之灾。

    谁又会想到,“文革”早已结束,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到现在的20多年,中国文物遭遇破坏,竟然比“文革”时期还严重!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年的中国,也算是向着现代文明迈出一大步了。文物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人心,各地也都设有文物保护部门,各种文物保护的法律条文也不断出台,人们也应该懂得去保护那些文化记忆,去珍惜那些文化符号,来保护那些文物古迹了。

    问题是,近20年来,中国内地文物破坏程度确实就比“文革”时还要严重。这也不是专家的一家之语。最近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就证明,这些年,中国文物保护情况非常糟糕。

    如果说,“文革”时期对文物的破坏具有一种集体无意识,那么,现在对文物进行毁坏,更多还是来自于权力和资本的疯狂掠夺。这种掠夺,有一个重大背景,就是中国城镇化的大规模扩张。

    近20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大规模进行拆旧建新,让人看到的却是“千城一面”。太多的城市失去灵气,没有灵魂。这种尴尬与丑陋,也就是因为失去对历史文化的记忆,丢掉了各自独特的人文风貌。这背后,就与文物古迹遭遇大肆毁损有关。

    城镇化原本是一本好经,但是,在一些地方,被一些官员和开发商给念歪了。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城镇化,才是真可怕的。随便看看,到处都能找到在城市兴建过程中破坏文物的恶例。比如,最近一些济南人在怀念济南老火车站,那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有典型的日耳曼风格,被二战后联邦德国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最值得一看的第一站,成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结果,这个标志性建筑在1992年被拆除了。如今,济南当局后悔了,想投资15亿元将之重修。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