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长江江豚“升格”独立物种 物种认定是科学问题

2018-04-15 12:58  新京报
  原标题:长江江豚“升格”独立物种 物种认定是科学问题
 
  武汉白鱀豚馆内人工饲养的长江江豚。资料图片/王金淼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李玉坤)日前,中美科学家共同发表论文称,长江江豚与海江豚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遗传分化,提示它们之间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现了生殖隔离,长江江豚因此被认定为独立物种。该论文发表于国际 生物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

  长江江豚和海江豚此前都属于“窄脊江豚”亚种。被认定为独立物种后,长江江豚成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鲸豚类动物,鲸豚类物种也由原来的89种增加为90种。

  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表示,形态学上,长江江豚和海江豚差异还不明显,说明长江江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物种。

  为适应淡水出现适应性进化

  南师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大基因的科研人员将长江和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49头江豚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长江江豚和海江豚最明显的差别是一个生活在淡水,一个生活在咸水。所以我们首先想到,它们适应咸水和淡水的基因会出现明显的适应性差别。我们研究发现,它们确实出现了对不同水环境的适应性差别。”杨光介绍。

  杨光的团队研究发现,一些与水盐代谢和渗透调节相关的基因在长江江豚中出现了显著的正选择,提示它们为了适应与海洋高盐环境完全不同的淡水低渗环境,已经出现了适应性进化,从而更好地在淡水环境下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而这种显著的遗传分化与适应性进化,提示它们之间缺乏基因交流而出现了生殖隔离。

  长江江豚拉丁学名已作相应修改

  江豚虽然名“江”豚,但其实大量分布在海里。杨光介绍,海里的江豚分布在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从东部的日本海,到中国沿海、东南亚,一直到印度洋的波斯湾沿岸都有分布,是一种小型豚类。

  长时间以来,长江和海里江豚的分类关系一直不是特别清楚,曾被认为是同一个物种(三个亚种),后被认定为两个物种:以台湾海峡为界,以南海域是印太江豚;以北海域包括长江流域为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两种江豚形态上区分的显著特点是其脊背宽窄和疣粒数量多少。

  长江江豚被认定为新的独立物种后,其拉丁学名也由“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修改为“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不再需加亚种名。

  ■ 对话

  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

  被认定为独立物种,有利于长江江豚保护

  杨光教授昨日就物种认定、长江江豚生存现状及保护等问题接受了新京报采访。杨光表示,物种认定是科学问题,被认定为新的物种后,长江江豚显得更加独特,有利于江豚保护,对长江生态系统恢复有重要意义。

  谈研究

  通过基因数据反推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新京报:以前将长江江豚认定为窄脊江豚一种,是否存在争议?

  杨光:以前认为长江江豚是窄脊江豚的亚种,但长江江豚和海江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一直没有很充分的证据。也就是说,长江江豚是否会游到海里,海江豚是否会游到江里,是没有定论的。没有人通过野外的监测看到长江江豚和海江豚存在混合。二者在形态上也没有明显差别,所以,二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一直不确定。

[责任编辑:凌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