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春走基层”赴汶川特别报道组
◎时间:2月12日正月初三
◎行程:成都—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县水磨镇
大年初三,天刚蒙蒙亮,我们这支“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就马不停蹄地赶赴汶川县映秀镇和水磨镇采访。这两座灾后涅槃重生的美丽小镇,我们已再熟悉不过。我们还能找到新鲜的场景,采到特别的故事吗?
发现产业发展新趋势
当车辆抵达高速映秀出口时,眼前的情景令人惊喜:川流不息的私家车经过烧火坪隧洞往映秀镇里“钻”,很多挂着渝、鲁、京、陕等地的车牌。
与此同时,水磨那边传来好消息——就在前一天,水磨古镇接待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8%。
在老地方参观,我们发现了小镇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不再仅是简单的豆花饭、小旅馆,随着映秀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化创意园去年启动打造,文化为小镇注入新的灵魂,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个去年5月起亮相的文化创意园,已成功吸引羌绣、唐卡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入驻。“让炯艺术馆”的藏族掌柜牟志军告诉记者,包括家乡在内的很多地方都向他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他毅然选择了映秀,“因为映秀东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有很多游客来看我的根雕作品,我感到很满足”。
在老朋友家聊天,我们听到了对未来发展的新谋划。临近中午,我们随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蒋永福走进村民抱团经营的“渔家大院”,发现只有6桌生意,远没有达到预期。“很多人把映秀当做旅游过境地,耍两三个小时就走人了。”蒋永福盘算说,如果把渔子溪附近震源点开发出来,游客往返少说需要三四个小时,至少能留下来吃顿饭。正如“震中饭店”掌柜杨云青说的,“停留的时间长了,老百姓的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
怎样引入更多非遗文化,为映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何通过差异化服务,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何让人流带动物流,物流带动现金流……采访中,无论老朋友还是新对象,都在算细账。从他们朴素而又生动的话语中,我们分明听到了一阵阵“噼里啪啦”飞快拨动算盘的声音!
“接地气”的观察和思考
虽然采访时间非常紧,但“接地气”的观察和思考,让我们的大脑一直被充盈着。谈笑间,羌绣如何叫好更叫座、小镇旅游走出淡旺季周期等一篇篇题目跃然心间。我们发现,只要离土地足够近,你就会有新发现、新思考、新收获。
采访汶川社工的经历,正是一个有力佐证。当天,记者得知汶川大同社工水磨站工作人员将前往高山上一户人家开展工作,路非常不好走,得花不少时间。社工们以为我们会放弃,没想到记者一行执意要去。我们认为,只有带着真情实感融入群众,近距离地观察和交流,才能采撷到最动人的东西。
而正是这趟高半山之行,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我们知道了,在国内起步不久的社工组织已将服务覆盖到汶川的每个村;我们发现了,高半山上的农民朋友中竟还有在册志愿者;我们看到了,高山上还有部分群众因环境、残疾等因素,家庭经济亟待改善;我们了解了,虽然山上的房子没有那么漂亮、年味没有那么浓,但困难群众没有被遗忘,阿坝州去年提出,打好一场全程、全域、全员扶贫攻坚战,努力促进高半山地区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灯草坪村,千亩猕猴桃园已建成,刚修通的8公里水泥路萦绕山间,我们所探访的贫困户春节前刚收到县交通局送来的80只鸡,期待通过产业脱贫……
一年之计在于春,短短一天的采访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闻工作“接地气”,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接近,更应是思想和情感层面的贴近,否则难免如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所嘲弄的“朝辞宾馆彩云间,百里万里一日还,群众声音听不到,小车已过万重山”。这趟新春走基层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的一年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工作作风——“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记者 李旭 钟振宇 刘淼淼 肖雨杨)
热2024-02-21
热2024-02-09
热2024-02-09
热2024-02-03
热2024-02-03
热2023-12-07
热2023-11-23
热2023-11-23
热2023-11-23
热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