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浚县博物馆|浚县博物馆场馆简介

2012-07-16 10:40  四川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考 > 报考指导 >

浚县博物馆|浚县博物馆场馆简介 2012-07-04 10:02:17   来源:    点击:

 

浚县博物馆成立于1963年,是河南省建立最早的县级博物馆。馆舍主要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为依托。碧霞宫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座落于浚县浮丘山南站,坐北向南,三进院落,殿宇八十余间,总面积11160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二门、大殿、寝宫楼,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主体建筑碧霞宫大殿面阔五间,由卷棚顶拜殿和悬山顶正殿联合组成,集我国南北建筑之长,风格独特,全国仅有。

浚县博物馆场馆简介

  浚县博物馆建于1963年,是河南省第一家县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由于多种条件限制,已多年没有对外展出。为弘扬浚县历史文化,浚县决定对该博物馆重新布展,面向游人开放。近日,浚县文物旅

游局已抽调和聘请了版面设计、电脑、文秘等相关专业人才,成立了浚县博物馆布展内容规划小组,预计10月底展前的准备工作可完成,经有关专家审核论证后该馆即可布展开馆。

  浚县博物馆展室将设在文庙,展出内容涉及浚县产生、发展、历史变革、大事记、历代名人等方面,沿着历史的轨迹,由远及近,贯通古今。浚县文庙位于县城文庙街,南傍浮丘山景区,东、北为县城繁华区,交通便利,便于游客参观游览。

  浚县博物馆初建时位于浮邱山碧霞宫内,文革后展馆设在县城西街剧院内,改革开放后馆址迁至东山脚下山门南侧至今。

浚县博物馆展厅介绍

  陈列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大部分,陈列出由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地上地下的历史文物400余件。原始社会部分主要陈列浚县大来店为商代、龙山、仰韶三层文化依次叠压。遗址出土的各种人

类文化遗存,通过展出的彩色陶片、石斧、石刀、石镰、绳纹鬲、陶纺轮、蚌镰等大量实物,并配以图片和文字材料,全面细致地展示了浚县大来店遗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部分的陈列,进一步展示了浚县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商周时期的无文空首大布、铜鼎等青铜器,汉代的铁制生产工具、陶制家畜,唐代的铜镜,宋代的瓷枕、铜麒麟,明代重约500斤的铜佛像,光天化日代的瓷器和玉器等等。这些器物无论在造型、色彩、花纹、制作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浚县博物馆藏品介绍

  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325件,分为铜器、瓷器、陶器、石器、石刻、牙骨、玺印、文房用具、铁器、金属器、玉器、绘画、货币等十三类。这些文物大都是从本县古文化遗址采集和墓葬发掘而来,颇具地方特色。其中商代绳纹陶鬲、商代铜斧、春秋蟠纹铜尊、战国四环盖弦纹铜鼎、西晋灰陶马、北齐陶执盾俑、汉代画像石、明代镶宝石金蝴蝶等文物都弥足珍贵。浚县博物馆自然环境优雅宜人,亭台楼阁与卫河碧波交相辉映,四季花香,绿树成荫,百鸟鸣唱,花香四溢,是人们娱乐休闲的旅游胜地。[2]

浚县博物馆浏览介绍

  地址:浚县城南浮丘山巅碧霞宫内 开放时间:夏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8:00 冬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浚县博物馆其它介绍

  南北朝(420—581年)

  太和年间(477—499年)于大伾山东麓建大山寺(今天宁寺),置高阁遮护大石佛。

  孝昌年间(525—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顿丘二县,编户11980,人50457口,属司州。

  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阳县置东黎县,县治在今善堂乡临河村南,属黎阳郡。

  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移朝歌县治于今卫贤集。置汲郡,辖朝歌、获嘉、汲县、北修武、南修武、山阴6县。后郡治移至枋头城(今前枋城)。

  北齐天保元年至承光元年(550—577年)间废黎州,黎阳郡属司州,废东黎县。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改汲郡为卫州,州治在枋头城,后迁至汲县。

  隋(581—618年)

  开皇三年(583年)黎州、黎阳郡俱罢,黎阳县属卫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黎州,辖黎阳、临河二县。于枋头城置清淇县,属卫州。

  大业二年(606年)废清淇县。改朝歌县为卫县。改卫州为汲郡,移治卫县。废黎州,黎阳县、临河县属汲郡。

  唐(618—907年)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宇文化及于江都杀杨广后,拥兵十余万至东郡,留辎重于滑台,引兵北攻黎阳。徐世盇(懋功)据黎阳,避其锋,弃黎阳城以固守仓城。

  七月李密受东都杨侗之封,放弃与王世充之争,悉力以对付化及。化及攻仓城屡败,密伪与和,以痹其众。化及识计后,大怒,与密大战于同山下。密中流矢,屯兵汲郡。化及力竭粮尽,部下多叛逃,乃败走魏郡。密还巩洛,留徐世盇守黎阳。

  十一月徐世盇收到魏徵劝降信后,派人到长安请降。高祖李渊准魏征奏议,于黎阳设黎州总管府,辖四州(殷、卫、澶、洹)、八县(黎阳、临河、内黄、汤阴、观城、顿丘、繁阳、澶水),委徐世盇为黎州总管,封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黎州,黎阳县改属卫州。

  是年在浮丘山巅始凿石窟造像。此后,开耀、永淳、如意等年间又有续雕,窟内雕佛像990余个,后人称之

  五代(907—960年)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后周世宗柴荣令天下废除佛寺,寺僧还俗。相州节度掌书记马去非与大伾山寺僧众具表请求保留大伾山寺。柴荣下诏敕准保留。次年,镌石记其事。今存《准敕不停废记》碑,为 文物。

  北宋(960—1127年)

  端拱元年(988年)宋廷于黎阳置通利军,属河北道。军中设“宣毅”、“威武”、“静戎驽手”、“清塞”、“保节”、“广济”、“装发”、“安胜”等军,戍守黎阳津,以抵御契丹南攻。后通利军改为安利军、平川军、浚川军。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