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佛像成明清铜器收藏新热点 存量小升值潜力大

2012-07-16 10:40  四川在线

佛像成明清铜器收藏新热点存量小升值潜力大

降龙罗汉铜像。

佛像成明清铜器收藏新热点存量小升值潜力大

日前广州的一些收藏专家在太和堂画廊鉴赏“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难得一见的“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近日现身广州,吸引了国内众多收藏界人士、艺术界人士的关注。据了解,随着圆明园铜质兽首身价暴涨,近年来具有极 高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明清铜器亦开始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业内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因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而独具投资升值潜力,“体型大,做工 精美者为投资、收藏 ”。

  市场

  罕见十八罗汉铜造像现身广州

  据了解,“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展”8月20日~31日在广州太和堂画廊举行,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湖南省收藏协会会长熊传薪闻讯 特意两度从湖南而来品鉴该组罗汉像。日前,熊传薪在广州激动地向记者表示:“该组罗汉像保存完整,造工精湛,均由优质精铜铸造而成,每件造像形态各异,生 动传神,衣服纹饰清晰,而且每尊造像的背部均有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确为清代造像无疑。非常罕见,实为难得!”

  “由于汉传金铜佛的造像与藏传金铜佛有很大的区别,有些造型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这使得汉传金铜佛难以辩认。”明清铜器收藏爱好者、广东省青年美术家 协会主席何俊华告诉记者,此组展品为清代汉传佛像:“汉传佛教造像可以分为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要收藏汉传金铜佛具有一定难度,要对各个时期 的金铜佛特征有所掌握。”

  据了解,展览期间,有房地产商出价近2000万元求购该组罗汉造像,但该组罗汉造像所有者廖四光却不为所动。“此组罗汉像是祖传之宝,曾一度失传,得 政府归还祖辈物业得以重见天日。”廖四光介绍,他是广东清远人,其外公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上世纪50年代为了躲避土改运动,全家逃亡香港。“改革开放 后,我和家人重回清远,并从政府手中接过了当年的祖辈物业。庆幸的是,当年藏匿于祖屋夹墙中的十八尊清代罗汉像均保存完好。”廖四光表示,举办此次展览是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他们引以为豪的家传之宝。

  “此组清中期罗汉铜像,非一般的民间造像,乃皇家贵族之物。”资深文物专家、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告诉记者,从该组铜像的造型,体量,以及工 艺水平综合分析,应为清中期皇家大寺院或地方大寺院的罗汉造像,非常精美,非常难得。“第一,用来铸造佛像的铜材料非常好,为上等精铜;第二,常见十八罗 汉造像的体型都比较小,且材质多为石雕、木雕、泥塑或者陶瓷,而此组铜罗汉造像则体量大(每尊高为80cm),造型生动传神,面部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再 次就是保存完好,甚为难得。”雷从云表示。

  分析

  明清铜佛像存量小升值潜力大

  雷从云向记者介绍明清铜器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的精铜器,不同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相传选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炼制而成(暹逻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尤以宣德炉远近闻名,在我国的制铜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现时,在拍卖市场上,之所以难以见到天价成交的铜像艺术品,关键就是没有大的器型出现。”何俊华介绍,国内的佛像收藏是2000年以后启动的,直到 2004年才开始体现出它的优势:“当时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798.375万港币落槌,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明铜药师 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 价。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形最大、手工最 细致的铜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更是以1.04亿港元的价格落槌,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

  据了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国内收藏界多数人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奉为瑰宝,而对明清时期的铜器却不甚重视。然而,西方学者却十分 看重明清铜器,他们更把这段历史叫做“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除了名扬天下的宣德炉之外,明清时期铸造佛像的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当今古代 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受访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投资升值潜力大。

  链接

  如何辨别真伪古佛像

  据专家介绍,古时候佛教造像的制作者,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每件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装饰都经过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而现代的仿制品,无论怎样, 它都要或多或少地吸收一些现代的生产工艺,因而仿制品在手工艺的处理上远不如古代佛教造像,如木雕佛像上齿轮带动凿产生的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又如铜铸佛 像上有机制打磨的加工痕迹等。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