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华西都市报:解剖猛料,莫止于桃色想象

2012-08-23 07:02  华西都市报
 21日,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邹恒甫在实名微博上爆料,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玩弄餐厅服务员,北大内酒店服务生走后门上北大学位班。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回应称“绝无此事”,并表示学校将保留追究邹恒甫诋毁或诽谤的权利。
  该新闻本只算桃色八卦范畴。但因爆料者的身份背景,加之北大的名校地位,因此已闹得沸沸扬扬。特别在邹恒甫“炮轰”之初,其微博转发、评论数量均以万计。此刻,北大发言人出面澄清,虽一定程度缓解了民众的信息饥渴,却因为措辞太过笼统,而难以彻底平息事态。
  一段时间来,随着微博勃兴,“网友曝”等巨大威力,公众已一再见识。邹恒甫此番举动,有别于一般“网友曝”。首先,他选择了实名揭露形式,潜台词是“用个人信誉担保发言”;再者,他针对对象并非单一、具体的“人”,而指向了一个群体。这样的路数,本就有扩大打击面、误伤好人之嫌。理论上,良性的公共辩论,应以证据说话,而不在于内容如何劲爆、态度如何强势。
  和邹恒甫一样,这场风波中,某些网友的心态值得商榷。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很多人轻易认可了邹的话,乃至加以扩散、传播;另一些人,在转发之时,加上了“求辟谣、无立场”等前缀,算做到了起码的公允;最恶劣的是,少数博主转发同时还添油加醋、捕风捉影。当质疑者未能守住操守、围观者失去笃定,所谓“爆料”,极可能沦为骂战。
  广义层面,骂战也是辩论的一种。然而本质上两者还是有所区别:骂战多自说自话,难以判定孰对孰错。但严肃的公共辩论后,是非曲直自在人心;其二,骂战缺乏气度、观感不佳,情绪激动的双方,不知要吐出怎样的秽语。公共辩论则有理有节,顺带还能引导“观众”据理说事。只可惜,这起事件多有滑入骂战的风险,唯缺走上辩论正轨的希望。意见相左的双方,鲜有正面交锋,有观点无论据,徒有喧嚣罢了……
  邹恒甫指责北大教授品行不端,却不曾拿出有力的真凭实据。对“不那么靠谱”的爆料,我们应保持敏感,但不轻举妄动、先行甄别真伪,总归是需要恪守的底线。倘若任何猛料都被无条件信任,“质疑”成本未免太低廉。诡谲的是,北大发言人出面澄清,倒是有人高喊“拿出证据来”,双重标准至此,怎能令人信服。
  围观人群,应以对等的标准与尺度要求“质疑者”与“自辩者”。法律上有“谁主张则谁举证”一说,此逻辑想必也适用于公共辩论领域。既然邹恒甫炮轰北大,总该在猛料之外有些“实料”。口说无凭、、起哄围殴,终究上不得台面。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