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潘俊臣:中国留学生“大众化”“低龄化”需审视的志向

2012-10-07 21:34  时评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之前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大众化”、低龄化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突出特点。(新华网上海10月6日电)

  顺利完成学业、找到理想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留学生的终极目标。“留洋镀金”的思想在国人心中依然严重,加之国人对境内教育颇多微词,认定西方实施的素质教育会让孩子前途一片光明,无论孩子是否愿意,条件是否成熟,不少存在“教育焦虑症”的家长“创造条件”,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即便负债累累。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请诸位家长先听一个故事。

  “乔森来自英国,他的父母有一个占地200多亩的农庄。乔森小时候认为他将来会像父亲一样,在太阳很好的日子里,躺在农庄的草地上睡觉。到中国后,乔森成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外文老师。

  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升学率非常高,学费昂贵,一年就需要3万元左右,相当于一个中国工人一年的全部收入。但是每年招生,这所学校仍然门庭若市,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竟是举债入学。

  乔森觉得不可思议:既然经济条件不允许,为何要读这样的高收费学校?后来,一个男孩告诉他:‘老师,不要看我现在穷,但我有一个志向:我要好好读书,出国留学,将来办公司,赚大钱。’眼前的‘志向达人’令乔森大吃一惊。乔森后来又问了不少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都有远大的志向——出国留学、赚大钱、开奔驰……而作为老师,他在祖辈传下来的农庄草地上晒太阳的梦想,显得太渺小了。

  中国孩子的志向咄咄逼人!乔森认为: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成功也不是这样的。‘不要成为志向达人!’乔森在他的课堂上一次次对他的学生们说。”
也许一个外国人的观点并不令诸位家长信服,那么我们再听听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劝诫。梅贻琦也是一位美国留学生,他对天下学子呼吁:要有勇气做一个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

  如果诸位家长觉得梅校长的话已久远,那么请再听听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对中国留学生“大众化”、“低龄化”趋势发表的观点:“不要总期待留学回来就要赚大钱或比国内学生高一等。就业固然是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但唯排名和毕业薪资论成败的心态需要转变。尤其对于低龄学生,家长要更多考虑子女到底是否喜欢和适合出国读书。”
需要审视的看上去是学生,其实是一个个焦虑的家长和将家长逼得焦虑的社会现状。

    作者:潘俊臣
    编辑:张易川
    稿源:时评界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