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生儿不幸福”说到底是社会保障不足

2015-05-18 05:18  红网

  在传统观念里,更多的中国家庭想生儿子。不过,近日,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的2015第二届香樟经济学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在过去几年时间内,通过对国内10个地级市的4309个家庭采样后发现: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而且所在城市的住房价格加剧了这一影响。(5月17日《现代快报》)
  
  儿子能为父母提供什么?传统观念和传统现实中,儿子对父母所能提供的东西很多:一是后代,这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的观念有关;二是养老,在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这是每一个不可避免地会变老的为人父母者最担心也最渴望从儿子那里获得的;三是情感,这一点是女儿也能提供的,但传统上女儿终将是外人,儿子却可以长久陪伴。
  
  儿子对父母的意义当然不仅如此,但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显然是养老,即所谓的“养儿防老”。虽然漫长的历史中可以找出无数不孝子的例子,但这毕竟是最不差的养老选择。但是当下的现实为什么一方面很多人仍然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或轻或重地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方面却又因为生儿感到不幸福呢?
  
  个中原因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虽然男女确实有别,但在基本的情感需求满足上,在作为后代的血缘感情上,生男生女并无太大的区别。而且,养大一个女孩和养大一个男孩,所需的花费也无太大差别——只要父母尽心尽力就好,钱多钱少不是关键。可是,在儿子和女儿的结婚问题上,有儿子的和有女儿的在经济负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丈母娘对男方“有房有车有存款”等的要求,让有儿子的一方备感压力。
  
  这种压力当然是有原因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传统的历史的原因,但这些仍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儿子的父母可以拒绝为儿子支付这些费用啊。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父母都拒绝为儿子支付这笔费用,或者说,社会普遍的观念便是父母无义务为儿子支付这些费用(这种情况下,父母无义务为女儿支付类似费用也会成为普遍观念),结果会是怎样?结果便是年轻人自己打拼去赚取这笔费用,甚至“有房有车有存款”不再成为选择另一半的条件。
  
  那么,现在的父母们为什么不拒绝呢?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没有形成这种风气呢?原因很简单,任何人敢对某件事情说“不”,一定是以底气作支撑的。敢对儿子说“不”,其底气就在于离开儿子所能提供的东西,其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即不需要靠儿子(或女儿),每个人都可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情感有所慰藉。只有当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将这些寄希望于儿女,才会心力交瘁也要满足儿女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以求获得一个并不必然会从儿女那里得到保障的未来。
  
  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解决“生儿不幸福”问题的根本手段,也是解决所有无论生儿还是生女者“不幸福”问题的根本手段。不仅如此,年轻人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的动力,也会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得到释放。
  
  文/张楠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 作者!)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