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八旬老人帮逝去女儿完成助学梦,高尚

2015-06-25 20:38  川北在线原创 禁止转载
  文/钱桂林
 
  交通事故夺去女儿年轻的生命,悲痛万分的母亲决定完成女儿的助学梦。20多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八旬老人刘文珍和丈夫用抚恤金资助34名失学儿童,并在湖南芷江捐建起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希望学校。2006年丈夫去世,她的爱心行动一直在继续,累计捐款46万余元。2015年2月,刘文珍荣登“中国好人榜”。(6月24日现代金报)
 
  八旬老人刘文珍,可以讲是一个十分不幸的老人:20多年前,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女儿年轻的生命;2006年,她挚爱的丈夫又去世了。但生活的磨难,没有泯灭刘文珍老人的那颗善心和爱心,她一如既往的继续完成逝去女儿(包括丈夫)的助学梦,20余年竟然捐款46万,这是怎样一种坚守,怎样的一份操守?
 
  受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人的肉体生命很难去延长,有时就很短暂,像流星那样很快划过天空,但精神的生命则可以无限延长甚至万寿无疆,关键是要去做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刘文珍老人早逝的女儿,当初只是极平凡的一个人,平凡得无多少人认识。但因为有了刘文珍老人的善举义举——用女儿的抚恤金资助34名失学儿童,并在湖南芷江捐建起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希望学校,让人们一下子认识并记住了她女儿的名字。作为一名母亲,刘文珍老人用这一特殊的方式去深爱和纪念自己的女儿,让我们看到了母性中最闪光的东西。
 
  刘文珍老人不仅延续了其女儿(包括丈夫)的精神生命,也延续了自己的精神生命。她以博大的爱心,让亿万人都认识了她、记住了她。
 
  刘文珍老人不是什么大款,不是什么富翁,20余年她竟然捐款46万,这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一个年岁已高的老人来讲,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但刘文珍老人做到了,做得那样从容,做得那样坦然,做得那样坚定,做得那样执着!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好的美德,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越发具有活力和张力。放眼看看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刘文珍老人这样的好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质,让社会感动如潮、好评如潮。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