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告别武汉“看海”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2016-06-04 09:59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告别武汉“看海”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据新华社报道:6月1日凌晨,武汉市遭遇今年最强暴雨,部分城区 降雨量达到115毫米。暴雨导致武汉城区数十处地段出现内涝,重要交通道路被阻造成拥堵。记者在降雨量最大的武汉中国光谷看到,民族大道中南民族大学路段积水最深时达到一米多,一些冒险涉水的车辆相继“抛锚”;为安全起见,一些市民只能牵手涉水前行。(6月2日新闻晨报)
 
  一场暴雨就让武汉变成了“大海”,似乎武汉成为了年年“看海”的常态。有网友认为:武汉这个城市不该这么不堪一击,因为武汉拥有长江、汉江和众多湖泊,比起其他城市来讲,有得天独厚的排水优势。但是,每当暴雨下来,许多地段就会出现内涝,难怪很多网友便会发出“邀请”,让外地的朋友来武汉“看海”,虽然有所调侃,但是也暴露出城市基础建设存在诸多漏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武汉一下暴雨就成为“看海”常态?有关部门解释,造成渍水的主要成因:一是抽排能力严重不足;二是现有排水设施标准偏低,受排水设施不完善、工地施工等因素影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武汉地下排水管网十分薄弱,城市排水管网只有毛细血管,缺少静脉,没有大动脉等等诸多的困难,导致内涝问题持续存在。
 
  让我们了解一下国外、甚至国内城市排水系统有没有好的经验?美国芝加哥有一条与其摩天大楼一样富有魅力的下水道系统;英国伦敦则是在供水管道下50多米深处修建了一圈大水库;新加坡的排水管道在地铁下三四十米;在法国巴黎,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了很大地下排水系统,既能存水又能排水;日本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以前很严重,但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在修车库和地铁的同时,在地下修建了很多储存雨水的装置;在近年来城市内涝治理的报道中,有两处国内的城市排水系统常常受到肯定:其一是青岛的排涝设施,其二则是赣州城市地下的“福寿沟”。为此,开发地下深层空间,确保基础设施足够完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是值得武汉这座城市学习和借鉴的。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里写的那样:“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既然找出了武汉市一下雨就出现“看海”的病根,只有拿出实际整治办法,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提高城市地面、地下的排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才能让城市不再“看海”。
 
  当然,在这场暴雨中,我们也看到了武汉市出动1000余人,近200台车次上路巡查,抢排渍水。全市仅有光谷大道三环高架桥上桥处有渍水现象,其他各处均已恢复正常。说明当地政府在这场暴雨中所发挥疏通作用还是蛮大的。
 
  既然内涝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障碍,该如何解决武汉“看海”的难题?武汉市水务局解释,武汉现有的基础排水设施是按照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标准设计的,降雨强度超过了这个标准,渍水就会产生。目前,武汉市实施的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攻坚计划将在2018年完成,城市渍水问题有望缓解。
 
  的确,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在飞速发展,让城市安静下来,打造宜居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解决好民生问题,让市民出行不在“发堵”。只有按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实施的计划,加快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工程,让再大的暴雨在第一时间从下水道流走,才能从根本上告别武汉“看海”的实际问题。(周运华)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