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爷爷动手打了自己,11岁的洋洋(化名)竟赌气离家出走。幸运的是,热心市民报警发现了他,他随后被民警送回了家。洋洋为何离家出走?原来,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觉得跟爷爷奶奶无法正常沟通和交流。他说,这次离家出走,就是要让他们“付出代价,后悔一辈子”。(8月17日《成都商报》)
这几年,关于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新闻屡屡发生,那么这些新闻背后揭示了什么?根据2016青少年离家出走微报告调查,三线城市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率高过其他城,而四线和二线城市不相上下。
很多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选择外出务工,而子女留在农村与祖辈或叔辈朋友家一起生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少亲情的关爱,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其他监护人也忙于农活,生计,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他们的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述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面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由于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大骂教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有较强的抵触,总感觉别人在欺负自己,所以导致离家出走的事件屡屡发生。极少数的留守儿童甚至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违纪行为或犯罪现象。
还有就是揭示了一个隔代教养问题,它是现今很普遍的一种教养方式,年轻的父母不得已或其他原因,把孩子托付给长辈照料。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孩子安全有人看、吃的饱穿的暖就没有问题了。殊不知隔代教养对儿童的成长存在诸多不利影响。由于文化水平受限,祖辈往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多采取粗暴打骂的方法。他们认为对孩子说的再多他们也不懂,为此在孩子不听话时多采用哄骗、吓唬、打骂等方式进行管教
新闻中洋洋的心理和人格偏差就是长期隔代教养造成的。洋洋赌气离家出走,称要让家人‘付出代价’,不是其真实意图,而是一种逆反和抵触心理的表现。父母才应该是教养孩子的主角,长辈只是提供帮助的协助者,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教育能力和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使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也要多回家看看孩子。与孩子交流时,多问问孩子“在做什么”“有没有交到朋友”“发生了哪些新鲜事”与孩子真正的交朋友,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牵挂,形成心理上的依恋情感,将更益于孩子的成长。赵雯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