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方言成职业才让乡愁得以有处存放

2019-03-14 12:08  川北在线
  每日像地下生物般在地铁一号线到4号线穿梭;每日又如软体动物般在甲写字楼到乙CBD里苟且,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生活原本就应该这样,生活原本就不应该这样?
 
  某日几杯薄酒下肚,耳际间忽然传来那沙缥缈虚无的歌“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遥远的故乡,熟悉的乡音,如同画卷一般从脑海中浮现,《成都》温柔的连人的心都碎了。从来没有像此刻让人对故乡无比的思念。我这个北漂的四川人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若当自己再次扎进故乡的怀抱时,再没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的洒脱。没有这些描绘家乡的歌曲充溢耳际,自小就说顺溜了“啥子″“要得”“莫名堂"的熟悉的俚语、方言相伴,他乡怎能是故乡?
 
  我们焦虑、彷徨、孤独、失落,种种情绪的表达与宣泄,皆源于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情感无处存放。从生我养我的故乡,进入了一个从未涉足的陌生环境,“惊恐看世界”所带来的不适,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缓过来。在一个千篇一律的语态体系中,你曾经熟悉的方言是如此的另类,去说别扭而艰涩的普通话,你会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
 
  当某日我重返故乡,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一种在异乡相似的失却感。农村的空心化与城市的改头换面,就像一个镜子的两面,遵循着相同的逻辑,却又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反差。记忆中的故乡已不再熟悉,呀呀学语的小孩儿也操着顺溜的普通话,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突然发现,除了那些垂垂老矣的老辈们,还能说出让你魂牵梦绕的方言,新生代以及他们的后人你没有用纯正的方言表达的能力,他们说话的能力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型:英语>普通话>四川方言。在学校里,方言已经被彻底的抛弃,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永远是英语第一普通话第二,方言作为一种另类正在被有意识地抛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显示,近100种中国方言处于消失的边缘。教育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年轻一代中,北京方言正在衰亡。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贺宏志将此归结于外来移民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北京方言尚且如此,川话粤语等地方大方言情况也不容乐观。保护方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一致性行动,包括建立数据库、博物馆的措施已经实施,部分地方也计划讲方言纳入课堂教学。然实际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要让年轻人真正喜欢、学习和运用方言,必须要有利益驱动和价值导向,让他们有深埋与心底的乡愁寄托和情感归宿。
 
  这就需要创造一种环境和营造一种氛围,让方言有传播的渠道和使用的价值,甚至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能否有一种极高回报的职业,从业者均以说一口纯正而流利的方言为主,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供方言服务,能让更多人无障碍的使用语音服务。 最近成都的不少高校就流传着这样一则招聘启事:一家配音公司正在替阿里巴巴招聘一名会说四川话的“声音模特”,为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提供方言配音。如果通过应聘,不但能成为四川方言的“代言人”,更能拿到700元一小时的高薪!
 
  有心栽花也好,无心插柳也罢。对于边音鼻音不分,平舌翘舌难辨,像连珠炮和放机关枪一样说四川方言的人来说,天猫精灵招聘四川话“声音模特”,不仅仅是衍生出一门新职业或者让天猫精灵在使用更加便捷这样简单。其背后的意义之深远 是一个“传承上的巨大善举”,因为汉语的方言是人类语言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现象和资源。除了文化价值,它本身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把一个地方的方言记录下来,就相当于有了一本关于当地的百科全书。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不少地区的方言也面临着消失的风险,挽救方言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使命,也成了检验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
 
  诚如一些专家呼吁的那样,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公司能加入这一行列,使用新技术挽救和保护珍贵的方言文化。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让方言因有了从业者、传播者、使用者的全域参与,从功能内涵和传播外延都得到了深度挖掘,方言的传承保护有了坚实的基础。更在于这种人机交互中,让渐行渐远的乡愁也都有处存放。(前度郎)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