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又到花开清明时 文明祭扫寄哀思

2020-04-01 11:03  川北在线
  清明节扫墓祭奠祖先、缅怀亲人是我国一项传统习俗。今年清明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因此,许多地方出台了清明祭扫详细规定,积极倡导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还有些地方推出了“云祭扫”“代祭扫”等服务,鼓励群众通过多元化方式表达哀思。(据中国经济网)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正在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疫情还未结束,全球形势逐步严峻,防止反弹以及外向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前提大,大规模的集体出行祭奠、高密度聚集,难免产生疫情传播的风险。
 
  当清明节遇上疫情,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可以选择“云祭扫”的新型祭奠方式。据了解,不少地区民政部门推出了祭奠平台手机服务端,群众可进入绿色祭奠微信小程序,选择“申请网上纪念馆”,通过网上祭奠平台寄托哀思,该小程序能实现为逝者创建纪念馆、拜祭、献花、寄语、悼念等多种功能。此外,民政部门还鼓励有条件的公墓管理单还提供代理祭扫、远程视频祭扫等创新服务方式。
 
  如果采用实地祭扫的话,应提前做好多方面准备。一是采用线上预约方式。预约时注明前往人数、身份信息以及祭奠时间段等信息,群众前往公墓(塔陵)祭扫时,凭预约登记的有效身份证件供认证,通过后方能进入墓区,并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开展祭扫活动。积极配合限流措施,错时前往,服从引导,不聚集、不扎堆,时刻保持疫情防控警觉性。二是文明祭扫,杜绝安全隐患。在多风的春天,火灾是不可控的灾害。去年的四川凉山火灾带给我们的伤痛还未痊愈,今年又再次爆发森林火灾。特殊时节,文明祭扫,遵守社会公德,采用敬献鲜花、挂黄丝带或心语卡等方式,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清明祭扫是为弘扬孝道,但厚养薄葬为真孝,尽孝更应重平时。许多人在祭祀时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趁亲人健在时多多关心他们,不要在他们远离时再依靠“豪华”的祭奠来寄托哀思。
 
  清明祭拜重于心、不拘于行,倡导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时代所趋。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换一种方式哀悼,并不影响人们的心意。只要诚心诚意,有没有成群扎堆扫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亲人在世时使其居安食美,亲人不在时心中常念着亲人。郑新颖
[责任编辑: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