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在愁一日三餐,而是愁如何营养均衡、养生健身,我们不再考虑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吃的学问,在中国一向都是大事。粮食是与吃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大事中的大事。粮食安全是我们应对一切困难险阻的底气,也是我们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的力量。节约粮食,无论是在今时还是往日,都是必须奉行的传统。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够理解老一辈宁可吃了生病也不舍得把剩菜剩饭扔进垃圾桶的做法。“剩菜剩饭可以致癌”,“扔一点我们也穷不到哪里去”,种种言论对他们一概无用。其实,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谁又知道粮食的重要。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取之无感,一旦失去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与粮食又有何不同。一旦粮食无法充足供给,“吃树皮”“啃草根”的历史也不是不可能重现。仓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也不能只有挨过饿才知道粮食的重要,受过罪才能长记性吧。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是不用我们受罪难受的经验。
用世界7%多的耕地,养活世界20%左右的人口是一件何其艰难又富有挑战的事情。我们曾经为了多生产一把口粮不惜向山林要地、向滩涂要地,甚至梦想过在大海、沙漠种出粮食。归根结底还不是我们怕了挨饿,受够了忍饥挨饿的苦。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态环境给我们好好算了一笔账。确实,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现代农业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亩产越来越高,我们的粮食十几年持续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取得的丰收是付出了较高的农业人力、物力投入换来的,相较于农业发达国家我们仍然有相当差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先辈留下的经验,当然也是留给我们的智慧。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底气。今天的中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发言地位,今天的中国人能够挺直腰杆行走在世界各地,都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这份强大,一方面确实是我们的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中国人会过日子,会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勤俭节约,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三餐有着、衣食无忧,而是把日子过红火的秘诀。张凤智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