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伴随着暑期如约而至,忙碌了一个学期的孩子们,本该好好享受假期时光,但溺水事故却也在此时频频发生,让人警醒且深思。
“防溺水”安全教育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暑期必会成为各个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主抓的重点工作。老师的苦口婆心,家长的千叮万嘱为何依旧无法避免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发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做出行之有效的举措。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互联网络的快速普及,青少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被极大的激发,叛逆情绪也随之而来,父母、老师耳提面命般的叮嘱“远离坑塘、沟渠”,很多孩子都只当成了一句唠叨,甚至不以为然,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的厉害。因此,降低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还需“防”“疏”结合、寓教于乐、“刚”“柔”并济。
首先,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改变以往刻板的说教模式,“防”“疏”结合,疏通他们内心抗拒的情绪,通过组织观看科普防溺水知识的动画短视频、真人短片等,以更加生动立体、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溺水事故的严重性和不可挽回性。
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的方式,让孩子们真切的参与其中,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的尝试。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及相关部门可以邀请专业救援人员教授急救知识和自救方法,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感悟,将安全宣传手册里的方法,在现实中进行实践,会更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救和互救能力。
最后,防溺水安全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家庭两者,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坑塘、河渠,尤其是私人产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刚”起来,切实承担责任,设置警戒标志和围挡,做到防范于未然。而所谓“柔”,则是需要人民群众能对青少年多一份关心和关注,在发现有孩子企图去危险水域活动时,及时劝阻,或当发现溺水事故正在发生时,及时报警、呼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以援手。
防溺水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开展,为青少年撑起一把安全伞,让他们能快乐平安成长。冯欣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