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昌新村建设念好“节地经”——来源:巴中日报
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是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典范。走进村里,青瓦白墙、斗拱飞檐的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蔬菜瓜果点缀在房前屋后,圆穹形蔬菜大棚规划整齐。中岭村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耕地面积不降反增,净增耕地149.67亩,新增耕地从哪里来?
精打细算“巧”用地
中岭村村主任郭飞仍然记得巴山新居刚刚建设时的激烈争论,“当时,很多群众主张新农村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配建,既要有锻炼设施,又要种些花草观赏树木,而一些年长居民则主张体现农村特色,把花坛变成菜园子。”
两派争执不相上下,问题到了村支部。在关于花园建设的专题会上,老支书提出了四个问题:大田大地流转了,家门家户的葱蒜苗往哪里栽?茶余饭后哪里去?种花种草的园艺工人哪里来?突然不种地了习不习惯?
这样一提醒,群众决定房前屋后原规划的花园一律种上瓜果蔬菜。如今农户花园变成菜园子,品种四季变换,不仅使巴山新居景色更加美丽怡人,而且田园生活更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村支书张光平说:“单户花园也许只有十来二十个平方,但全村已建设巴山新居316户,算下来也有七八亩耕地。”
统一规划“管”住地
平昌县在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新村建设中,采取“统规统建”模式,设计单位按照人均用地30平方米、户均用地不超过15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房屋规划设计,公共设施等尽可能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元山镇国土资源所所长陈森介绍,即使平摊聚居点公益事业用地,人均也就70平方米的标准。
群众有“顺口溜”说巴山新居建设是“点位沿线结‘瓜’、房屋因地开‘花’、畜禽集中安‘家’”。
[责任编辑: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