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根,即便那是一片片贫瘠的山地。如何做活做大山地种植效益文章助农增收,华蓥市进行了大胆探索,走“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生产经营路子。近年来,华蓥市引导建立起梨、葡萄、干果、水稻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组织50余个,参加成员近1.3万人,参加成员比非成员年人均纯收入多2000-2500元。
“承租返包”带来示范效应
8月,高温难耐,但却挡不住禄市镇月亮坡“广安蜜梨基地”果农收获的脚步。漫山成熟待采的蜜梨飘着清香,果农们穿梭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50亩梨园,纯收入在16万元左右。”月亮坡村1组村民邹可芳今年又赚了。“我家收入要少些,只有六七万元。”在另一片园子里忙活的周开英很羡慕邹可芳,不过她已经决定——要想收入高,来年多承包。
向谁承包?怎样承包?蜜梨基地“带头大姐”欧阳晓玲向记者介绍了华蓥市黄花梨专业合作社的操作方式:公司将农民手中的荒山荒坡和贫瘠土地承租过来,通过科学整理,种植优质梨,再返包给农民,农民进行生产管理,公司从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保障,双方按销售收入进行分成,让农民变股东,实现农民与业主共赢。当地人把这种“业主租地,标准建园,农民回包,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形象地称作“承租返包”。
在这种模式下,该公司在禄市镇投入近4000万元,承包荒山1万余亩,利用水保项目进行修沟、修渠、坡耕地整治等,并请来专家进行规划,种植以黄金梨、翠冠梨为主的经果林200多万株。农户除每年分得土地红利外,可“返包”梨园自己当业主,还可在公司经营的果林里打工挣得“第三份收入”。今年,月亮坡村的200余户果农, 收入在6万元左右, 可达30万元。
在禄市镇,像这样的专合组织大大小小有近10个,发展起核桃、青花椒、韩国尖椒等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抱团发展”带活一方经济
“房前树成行,屋后瓜果香。”天池镇属喀斯特地貌,土质较疏松、矿物质含量高,这里的农民纷纷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上适宜生长的李子树,几乎每家每年都能收获上千斤香甜清脆的李子。但遗憾的是,只见果子不见钱。“开了花不结果也还想得通,可结了果子却卖不出钱!”果农们心里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