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二是实行全民节约行动,倡导绿色出行,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
三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实施城市地下水管网改造工程。
四是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用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五是探索实行耕地休养制度试点,细化落实用能权、水权、排污权、排碳权的分配和交易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交易制度和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