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某国民党高官遗产是2张欠条(2)
2016-01-15 12:20 股城网
据《于右任诗词选》的选注者杨中州先生说,1962年春,高仲林曾十分凄凉地对他说:“我八十多了,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指望,就是啥年月才能和他再见面……他走的时候说几天就回来,如今多少年不见了,给他捎去的布鞋也不知收到没有,还是按他的老鞋样做的,估摸着会合脚。我最担心他会得病,吃饭合不合胃口?天气凉了,有没有人替他换合季节的衣服?”海峡虽浅,人为的阻隔却有如鸿沟,于右任去世后8年,他留在大陆的女儿去世;次年,夫人高仲林亦去世。他们的相思与相恋,只有到九泉之下诉说了。
于右任虽身居高位,却不治产业,去台后经济上常捉襟见肘。在他晚年的日记里,叹贫哀穷的记载屡见不鲜。比如:“春节将近,用费太大,将如之何?”“近来用费太高,实在对不起人。”去世前一年多,他因咽喉发炎住进荣民医院,一代党国大佬,竟为医药费发愁:“今日早起,病已轻,有归去之意。开支甚大,如何能续?”“我的钱已用干,可以指天作誓的。人疑我有钱,是旁人害我。”
于右任去世后,留下一个保险柜,他曾告诉亲友,要他身后方可打开,是故不少人都以为其中必藏有珠宝股票。及至他逝世后,亲友们启柜视之,里面却只是他生前的一些日记和几张借据。这些借据中,有两张尤其让人心酸:一张是为了照顾好友的后代所借,一张是为了儿子出国向银行贷款。直到他走完86年的人生路程,这两笔借款仍无力偿还。胡恒是开柜时在场的见证者之一,他感慨道:“当我打开老院长的保险柜时,我发现孑然一身的院长,这一辈子都是为别人而活。”
即便“监察院”真的是“养老院”,但以于右任的身份,要想弄钱发财亦非难事。比如他手下参事冯国璘就曾回忆:“六〇年前后,多次有海外华侨汇巨款赠送于老,每次汇款来,我都立刻去报告,于老总是说,‘转给大陆救灾委员会’,连钱数都不问。”
胡恒回忆说:“院长绝对是近代史上少有的清廉官吏,向来布衣一袭,布鞋布袜,粗茶淡饭;而他稍有积蓄,遇清寒贫苦人家,孩子无钱求学,必立刻掏钱相助,从不吝于施舍。”于右任的清贫自持让人感慨,他去世后,台湾媒体称他:“右老遗产,仅有账单,清廉自苦,元老典范。”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