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周恩来死后没有保留尸体 骨灰洒落的四个地点有特殊含义

2015-10-14 09:10  川北在线整理

    原标题:周恩来死后没有保留尸体 骨灰洒落的四个地点有特殊含义

    导读:周恩来一直是我们十分敬重的一个领导人。他的一生为人们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死后却没有保留尸体,而是将骨灰洒落了四个地点。那么这四个地点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小编为你解答这一疑惑。

周恩来骨灰撒落的四个地点有何含义?

  厚葬祖先,泽被子孙,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却是个例外。他当上一国总理之后,不仅没有为自己家中的先人修陵造墓,还先后用各种方法把绍兴、淮安和重庆这三处的先祖及父亲的坟就地平掉,坟地交给当地农民使用,首开中华民族殡葬改革的先河。对这件事,周恩来说:“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指坟墓),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不仅如此,周恩来生前还留下嘱咐: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把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

  针对这件事,邓颖超同志说:“早在1956年,我和恩来都曾在中央倡导人死后要火化的倡议书上签了字。同时,我俩相约,死后不保留骨灰。”她说:“人死后土葬留坟到平坟还耕是殡葬改革的第一次进步,从全尸土葬到火化再葬或是保存骨灰又是一次进步;而只有从火化存灰到火化后撒掉骨灰才是殡葬习俗最后、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周恩来生前说到了,死后也如愿了。他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他的一生,不留下任何让人民可以寄托哀思的念物。难怪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1998年在淮安含泪写下了“无花无冢情何寄?清心束手拜淮城”。

  头把骨灰撒北京,与首都人民心连心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1918年夏天,留学日本的周恩来回国度暑假,在北京与父亲在一起生活,共享天伦之乐。那是北京给他留下的最早印象。一年之后,周恩来在“五四”运动中数度在京、津之间往返,与他的战友马骏、张若茗等一起去北京在总统府前请愿,留下了他们大闹天安门的足迹。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