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伾操一口别人难懂的江浙土语,大臣都听的头大,但李诵当年却能听明白,被他哄得笑逐颜开。此人爱财,大肆索贿,在家中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柜子,用来收藏金银财宝。两口子白天数钱,晚上以柜为床,即结实又防贼还放心。这四位在朝中大肆索贿卖官,结帮拉派,搞的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三、被迫禅位
李诵的身体状况明显不适合当皇帝,群臣议论纷纷,都想早立太子。“二王”担心立了太子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就是不从。宫中的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等人,痛恨二王专权,一起跑到李诵面前,要求册立太子,实际上是逼昭容牛氏、李忠言二人表态。二人抵挡不住这群公公的攻势,被迫同意立太子。
永贞元年(805)三月,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应召商议太子人选。牛昭容等人认为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淳英气逼人,不易控制,阴谋另立他人。
郑絪见到牛昭容不同意给自己传达,干脆就写了一张纸条,上书“立嫡以长”四个大字,在李诵面前呈上。眼斜手颤的李诵,忽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牛昭容无法捣鬼,含恨同意,李淳当太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四月,李诵被人抬上宣政殿,亲自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其名为纯。
王叔文和牛昭容不甘心失败,私自任命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同时让自己的亲信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此举的目的就是想夺了宦官的兵权,为以后造反做准备。
可惜的是,大唐的太监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方面设法解除了王叔文的职务,一方面严密监视军队动向,并且拒不拜见上任的节度使范希朝,使之成为“光杆司令”。王叔文掌权军队的算盘落了空,又见大势已去,遂借口母丧辞职,就这么跑了。
“智囊”去职,王伾失意,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天天跑到宫里找李诵,想让王叔文重新出山掌握兵权,可惜这时的大权早就被大太监俱文珍等人掌握,王伾的奏章,如泥牛入海。他知道事情不妙,回到家中大叫一声:“王伾中风了!”轰然倒地,做抽搐状,被人抬回家中,从此闭门不出。王伾不愧是李诵的“忠臣”,连装病都要和皇上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