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基层调研,看到许多社区门口都有很多辆电动自行车在充电,细问才知道,是社区干部为方便上楼的群众,在社区外墙壁上安装了电源插座,供群众免费使用。群众觉得这事虽小,但很实惠,很贴心。细细思量,其实群众想要的就是这样实心、实意、实实在在的关怀,群众路线要想真正与千家万户相连,首先就要力戒形式主义,去“虚”求“实”。(10月17日 光明日报)
领导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可以从群众中吸取养分、汲取力量,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是不少领导干部开展“下基层”活动,并未实现“下基层”的应有之义。虽然按照规定没有下通知、打电话、警车开道、前呼后拥,表面上没有给基层制造麻烦,实则并未解决实际问题,以一副“亲民”的做派走村入户,所听所看都记到《民情日志》上,当着群众面频频点头,回到单位将日志束之高阁,群众的所急所盼再无音讯。
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群众只是远远地看热闹,不愿上前交谈,被找来座谈或被访谈的群众也是浑身不自在,甚至吓得冒汗,根本无法真正谈心交心;有的领导下基层光拣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部门检查、调研,吃住玩极尽 ;有的领导下基层怀有私心杂念,或要求下属单位关照亲朋好友,或索要土特产品,报销单据;有的领导下基层根本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胡乱瞎指挥,让基层执行不好、不执行也不好,弄得基层无所适从。
对于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会给基层“添乱”的领导干部,我们的广大基层是极不欢迎的,群众对此反感和生厌也是理所当然的。虽然这样的领导干部是极少数,但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在下基层的同时,只有工作起来“沉到底”,才能与村民诉求的源头、起点直接“接上头”,激发出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活力,倒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转型。基层条件差、问题多,要多听基层干部群众发发牢骚,多关注群众反映的问题,多关心群众疾苦,以真心感人,以真情动人,才能成为群众的“自己人”。 (作者:宿田翁)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