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改委首次“解密”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
8个方面 26项改革任务 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为让全面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7月7日,四川省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紧接着当天下午,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而本次会议审议了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那么成都市提交审议的《方案》在起草中遵循了哪些思路?提出了怎样的全面创新改革目标、方向?在内容方面有哪些“亮点”举措……昨(10)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首次“解密”了成都市系统推进全创《方案》起草的“台前幕后”。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提出了“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分步实施计划,明确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
在西部率先实现
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
“按照中央决策和省上部署,去年9月份,成都市就全面启动了成都改革试验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突出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广泛征询了企业、专家、高校院所、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在起草思路方面,记者了解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精准把握国家和省上要求,着力突出全省试验重点和成都特色,抓好统筹结合和吸纳好的经验做法。“《方案》紧紧围绕了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主线展开。”提及《方案》思路,相关负责人表示,起草思路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成都市主动承接国家赋予四川开展成德绵协同创新和突出军民深度融合的改革主攻方向,同时立足成都实际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方案》提出了按照‘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分步实施计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而言,《方案》目标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任务】
突出创新创业主线
明确8个方面26项改革任务
那么方案内容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呢?对此,相关负责人也为我们“勾勒”了《方案》的大致轮廓。“首先突出创新创业主线和改革主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和创业作为一个形成闭环的整体来看待,贯穿了整个《方案》,改革举措中不仅有创新的内容,也凸显了创业的内容。同时,《方案》着力突出改革,在经过反复研究和充分对接,研究提出了42项需要国家和省上授权或参与推进的改革举措。
《方案》还立足成都实际明确了8个方面26项改革任务,包括“增强主体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实施金融支撑战略,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突出两个重点区域,优化创新创业空间布局”八个方面。(记者 徐璨)
市经信委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着力构建“1+N”产业体系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核能及核技术应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
目前,成都市已确立了以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和核能及核技术应用等产业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园区为抓手,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径,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军民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着力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培育千亿级集群。
以重大项目为推动力 促进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军民融合是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任务。”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成都市将充分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的雄厚基础和地方优势产业资源,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推动力,以政策为引导,以产业发展为工作目标,推动军工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军民技术对接,促进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成都市将加快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突出发展航空产业,作为成都市军民融合的产业核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瞄准空天、战略投送和边海空防管理等新兴领域,在云计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中构建多领域产业体系。
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打造军区融合创新产业平台
在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方面,成都市将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设立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规划发展全市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和产业综合区,突出“1”的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聚集的功能,打造成都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核心区,培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高地;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和特色园区,形成创新引领、布局合理、多园支撑、各具特色、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高新区、经开区、新都区、青羊区、双流区、彭州市、简阳市等区(市)县为“1+N”实施区域,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市还确立了政策支持重点方向,即加快军工高新技术与地方优势产业融合、承担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创新产品市场开拓和军区融合创新产业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重大科技成果在蓉产业化,开展军工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试点等。(记者 杨彩华)
市科技局
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7月7日,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核心命题。“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市科技局将全面推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科技局将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实施创新引领行动,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今年,成都市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院地协同创新。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成都新十条”酝酿出台,深入推动在蓉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三权”改革,推广西南交大混合制所有权改革成果,系统推进川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力争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成都市今年将持续打造成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在精准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大数据、智慧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在今年力争建设4-5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规划建设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将设立市校合作专项资金,与所在区(市)县配套,引进校友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资金,共建市校合作基金池,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
实现高端引领发展
今年,成都市将全面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编制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将率先落实中关村“6+4”政策,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推进“菁蓉国际广场”孵化器招引和企业入驻,力争入驻一流众创空间20家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400家以上。
此外,成都市将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汇聚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驱动的核心源头和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对接平台,同时,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除此之外,还将引进一批专利服务、研究开发、投融资、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
成都市今年将加快布局建设中外合作园区,以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起步区、核心区,加快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完善产业与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平台。(记者 缪琴)
高新区
构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提升高新区全球影响力
在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上,举全省之力扎实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行动之中,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成为重要着力点。“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使命,成都高新区确立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总目标,提升成都高新区全球影响力,加速区域发展全面转型升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将投150亿支持创新创业
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使命,成都高新区确立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总目标,“紧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新突破,加快实施双创大引领、产业大智造、人才大汇聚、开放大融合、产城大提升、体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动计划。”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将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知名大学科研成果在区内转化;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中心在区内落户;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连续5年,支持引进高端人才到成都高新区发展。
此外,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成都高新区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区域创新载体和产业体系。同时,以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速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4月19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高新区财政局分别与韩国最大风险投资机构——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基金合作协议,共同设立5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去年10月底,中韩两国达成了在成都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的合作意向,该园区确定落户成都高新区。据悉,眼下,目标定位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新创业平台的中韩创新创业园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已有多个韩国创新创业项目处于实质性洽谈之中,其中包括韩国一流风投机构、全要素孵化器、科技创新企业,中韩创新创业园发展进入快车道。
据悉,菁蓉国际广场承载中韩创新创业合作的空间共6万平方米,眼下,中韩互联网+新技术孵化器、蓉韩创业孵化器、韩国瑞齐昊孵化器等一批合作项目已落户。今年,省级财政拟新增设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制定专项政策,鼓励韩国高端人才、创业企业、机构到蓉发展。(记者 缪琴)
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
打造发展新引擎 营造一流双创生态
打造众创空间,提升孵化能力、启动“天府归谷”计划,加强与四川大学等校地协同、设立15亿元的新兴高端产业引导基金,引进洪泰基金等国内一流基金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群……在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特色、以创新为引领,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激活创新创业的热情,已逐渐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
为此,新区通过制订《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出台《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关于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确定了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创新创业资(基)金,并坚持全域覆盖、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据了解,目前,新区共有11个由政府打造的创新创业载体,其中已投入运营的天府菁蓉大厦、天府创新中心、天府创客1号空间站和天府煎茶创新孵化中心4 个载体,总孵化面积共5.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9家,其中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千人计划”企业等重点科技企业15家,入驻创新创业人才1977人;同时,天府菁蓉中心A、B、C区、天投国际商务中心、华阳“广都·智库”、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孵化基地和正兴科创小镇正在加紧建设,投入使用后将新增52.12万平方米集创业、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众创空间,其中,天府菁蓉中心是成都市“3+M+N”布局的众创空间引领区之一,将于今年10月开始投入运营。
“做强金融支持,向来都是拓展融资渠道的牢固基石。” 成都天府新区科技宣传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区通过启动“天府归谷”发展计划,加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的校地协同,促进与全英学联等海外机构的交流互动,引进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00余人。
另外,还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新兴高端产业引导基金,与软银中国、深创投等知名投资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积极引进洪泰基金、赛伯乐基金等15家国内一流的创投基金,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群。
让双创成为常态,让其开花结果,这不仅需要优越的双创环境和良好的创新平台,还需要完整的双创要素。因此,新区还通过引进创友青年创业促进会等优质服务机构,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提供导师辅导,实行“中介服务+政务服务”一站式协同服务,形成了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并以“创业双城汇 互通有无各取所长”为特色举办“菁蓉汇”新区专场、打造自创品牌活动“天府创新汇”等系列活动,为新区创业者提供创业共享交流平台。(记者 王李科)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