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知识和资金难题
点亮农民工回乡创业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市返乡创业农民工越来越多,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业热情不断增长。然而在创业实际中发现,随着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增多,资金缺乏、自身素质“先天不足”、观念滞后等因素影响着回乡农民工的积极性。针对这些不足,我市相关部门也将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工“创什么、怎么创”等问题。
老一代农民工“不差钱”
自感文化知识还不够
李滨,老家射洪县青岗镇,外出打工20余年小有积蓄,2011年从成都回到遂宁,租下了开发区九莲山300亩地,投资50余万元,圈地放养黑鸡。李滨告诉记者,现在黑鸡已经养起来了,存栏3000多只,计划今年增加到8000只,再请几个工人帮忙。目前,黑鸡在遂宁的销路不错,他已和4家餐饮酒店合作,订单供应黑鸡。
按照新年的计划,要扩大养殖规模,市场销路需要进一步打开,李滨意识到宣传营销工作十分重要。高中毕业的他,搞起文字工作来,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他笑着说:“前段时间做了5000份的宣传单,让老同学发现上面有3个错别字!”他介绍,自己养鸡还算在行,但遇到这些“细活”,自己还得请别人帮忙。
养殖黑鸡,李滨开始走上路。眼下急需把项目发展进一步规范化、公司化,他准备注册公司,初步给公司起名为“李四黑鸡养殖有限公司”,这个想法在征求身边的朋友后,大家都笑了。“太老套了,太没得创意了,一点都不大气。”被朋友一番洗刷之后,李滨为取个好名字犯愁了。“知识文化才是生产力” 李滨说,“活到老,学到老,自己该充电了。”
新生代农民工有创意
创业特别缺本钱
“麦秆画”盛行古代,如今却依然比较流行,深受世人喜爱。在蓬溪县黄泥乡双龙社,这项工艺品得以传承。土生土长的黄泥乡人李静和同乡的5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四年前创办了“麦秆画”销售制作项目,目前这个小企业在6个年轻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下,正稳步向前发展。
“最初启动这个项目,我们一共筹集了60万元。” 1982年出生的李静介绍说,自己的团队都是乡里的农民,文化都不高,自己也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年轻的他们都乐于学习,爱拼爱闯,大家都意识到“麦秆画”有干头。让李静感到忧虑的是,项目做了三四年,一直苦于资金不足,添不了设备,添不了工人,扩不了厂房。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