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2年儿童文学研究:困境与希望并存(2)

2013-02-04 05:20  川北在线编辑部

  在报纸方面,除《文艺报》开设儿童文学评论版块之外,《中华读书报》《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报纸也设有“成长”版或“青少年文学”版,定期刊登儿童文学评论文章。与此同时,少年儿童出版社依然坚持出版发行《中国儿童文学》这份国内惟一的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实属难能可贵。另外,《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和《昆明学院学报》开设的“儿童文学与文化研究”和“儿童文学研究”栏目,成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而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主办发行的《中国儿童文化》,也已成为发表儿童文学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阵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方卫平的主持之下,《文艺争鸣》开始不定期开设儿童文学研究专栏,体现了这一理论刊物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与扶持。正是在这些阵地中,我们得以梳理出2012年 有言说价值的观念和现象,并透过理论交集撞击出的学术灵感和火花,找寻儿童文学研究的更多发展可能。

  回溯历史的重新发现

  《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发表了方卫平、刘绪源、赵霞的一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从中传递出一个颇有意味的理论讯息。三位论者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一个看似并不新鲜却值得挖掘的论题——“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

  在《从“事件的历史”到“述说的历史”——关于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点思考》一文中,方卫平依据自身的历史观念以及来自文本阅读的直接经验,提出了“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迫切性问题。早在1993年,方卫平就在新历史主义观念的指引下,完成了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批评史的建构。“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实际上是方卫平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完成学理性的历史叙述之后,通过《儿童文学名家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这两套读本“重新发现”和“重新解读”中国儿童文学文本的过程,发现了重新评价中国儿童文学进而重新梳理、建构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

  赵霞的《儿童文学:重新发现的难度与限度》一文,是对方卫平提出的“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种理论回应。赵霞认为,方卫平在选编“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中提出的“重新发现”的思想,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灵感,但“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存在自身的难度与限度。其难度主要表现为:“在儿童文学领域,对于既成文学史的重新梳理、评价和判断始终面临着来自现实环境、文献保存、研究传统以及自身批判精神等各方面因素的阻滞。”而对“重新发现”的限度的考虑,实际上是作者对“重新发现”意义的追问。在赵霞看来,中国儿童文学的“重新发现”,应该是“以一种贴近真实史料和作品文本的真诚的阅读体验为基础,而不是观念上的某种架空演绎。”这样的提醒看似过于小心谨慎,却十分有必要。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有效地实践这样的理念,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叙述将会变得更加扎实与深厚。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