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2年儿童文学研究:困境与希望并存

2013-02-04 05:20  川北在线编辑部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理论匮乏的困境似乎愈加严峻了:我们该如何建构适切的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话语?如何在追求理论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保证批评的有效性?又该如何准确描述和把握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在梳理2012年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发现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存在的症结,也应该看到研究者们在理论话语突围上所做的努力,它们共同呈示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困境希望并存的局面。

  理论领地的坚守与开拓

  近些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一直努力追求学术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希望通过理论的内在修炼,穿越儿童文学的狭窄之境。2012年出现的一系列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就展现了当下儿童文学研究不断更新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作者既包括儿童文学界的中坚力量,也包括一些年轻的儿童文学研究者。

  2012年,方卫平和刘绪源先后出版了个人论文集《巡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明天出版社)和《儿童文学思辨录》(海豚出版社),两位学者以充满思辨性和批判性的质朴文字表达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独特理解,他们所体现的深切的学术关怀和深刻的理论思考,对中国儿童文学有着建设性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是2012年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吴其南从文化角度对20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进行阐释,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话题,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2012年12月,海燕出版社推出了“儿童文化研究文库”,这是国内出版界第一次以丛书形式集中推出的一套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的博士研究著作,其中四本为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包括陈恩黎的《儿童文学中的轻逸美学》、王晶的《经典化与迪士尼化》、陈莉的《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和钱淑英的《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主编方卫平肯定了“新的现实环境下青年一代研究者在研究视野、理论和方法上所显示的学术提升的姿态”,而这种“超越”的姿态,正是这一批年轻的儿童文学研究者所努力实现的。他们渴望借助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学科的方法,为中国当下的儿童文学研究注入更多的学术活力。

  因此,面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无论是研究成果的呈现,还是学术队伍的样貌,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未来景象,将会更加广阔和丰富。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儿童文学正在进行学科自身的突围,通过拓展学术边界获取更多的学术阵地,获得与一般文学研究交流和对话的理论平台。

  的确,如李东华所说,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着批评园地匮乏的情况,但也应该看到,儿童文学批评园地也正在逐步拓展中。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