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写在客家匾额在沪展览前

2012-08-01 09:39  四川在线

  听“上海民族民俗民间博物馆”副馆长黄峥先生说,福建连城县树芳斋要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博物馆”举办客家匾额展览。日前,笔者和小何专程前往连城县参观。杨芳夫妇坚持十余年,兴办“树芳斋匾额陈列馆”,藏品有三千余件,其中客家匾额800余方。这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义举。树芳斋在收藏的同时致力于匾额、楹联及民俗文物的保护、宣传和研究。其精神令人敬佩。徜徉在匾额陈列馆,犹如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历史知识的世界,美不胜收。

  匾额,又谓“匾”、“牌匾”。匾额悬挂在显要的位置,有彰显美德、光宗耀祖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恩赐、嘉奖、表彰、礼仪、祝贺、命名等多种用途,被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乃至民间贤者广为使用。庄重威严的皇宫、殷实富贵的豪宅、勤于耕读的书斋、顾客盈门的商铺以及隐而不仕之居室,他们无不顶着一方方金粉匾额,以昭示主人的理想。早在秦代就出现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客家匾额形制古朴、书法精湛,所需质材多为南方香樟木、楠木、杉木等,工艺又分为雕刻、堆灰、泥金、榜书等,匾额成为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替代性的艺术珍品,在赣南、闽西、粤北等客家居住地更加盛行。当客家人南迁在离开亲人和祖居地以后,难免感到孤独。这时,通过挂匾额来取得同宗群体的归属感,并以此提高别居者的社会地位。所以说,匾额是客家人崇文敬祖、传播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但是,随着传统文化被摧残,匾额文化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断绝。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匾额,也逐渐被遗弃了,特别是在“文革”扫“四旧”中用来修建猪舍,或作厕所踏板……。值得庆幸的是,不少有识之士像树芳斋主人那样独具慧眼,收藏、保护和宣传匾额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精品。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