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怎样交出上海文物普查满意答卷?

2012-10-25 21:35  川北在线整理

  本月全国将开展文物普查。上海要在这次国家文物普查中交出满意答卷,既是推动本市文物保护的一个再动员、再认识、再提高,更是检验申城日常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改造等各项市政建设中,如何保护已普查出来的各类文物,确立正确对待文物,正确保护和开发运用文物的一场考试。

  历时5年进行的第3次文物普查,上海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申城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比普查前增加了21.1%,成果实属丰硕。新发现的这些文物,是传承上海城市文脉,繁荣文化建设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

  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文物?是检验上海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量申城文物保护水平的具体指标。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是文物普查之后,全社会普遍形成的共识。但是最近发生的沈宅、天厨味精厂这2个不可移动文物拆迁或已拆除的消息,无疑是对上海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考验和拷问。

  既然这两个点已经列入城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录序列,为何还会去拆除和动迁?在珍惜文物普查成果的同时,究竟落实操作性的保护措施?还有,上海第三次文物普查出来不可移动文物中,新发现众多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新”文物,作为各级规划部门的“龙头”地位,今后怎么样来承担责任进行有效保护?上海为建设全国领先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际文化大都市及长远的“四个中心”目标,各种文物如何相得益彰的能够得到 保存,不遭到人为的拆除和损害,上海必须回答好这个问题,今后才能全面完整的承续申城历史文化脉络。

  做好上海文物普查的后续文物保护工作,就要百般珍惜好文物普查成果,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将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克服“重发现、轻保护”的倾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管什么样的工程和房地产开发,再大来头的建设项目和开发内容,都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来实施,不能超越规划的要求,更不能打“擦边球”和“技术处理”。还务必强化上海文物保护管理和执法事项,及时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同时要抓住典型、以案说法,比如当前就应该抓住沈宅拆除、天厨味精厂拆迁的突出案例,追究地区规划、文物和房地产部门的相关责任,健全和落实上海区县基层的文物保护机制,改善机制、规范操作、严格执法、责任追究,以儆效尤,这样才能够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文物普查成果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应用的新思路,建立起上海文物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融、互利多赢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