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政局、商务局等多个单位的官博,竟然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只发了一条微博,且内容完全相同。随后,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官博对网友的留言置之不理,或半年都不发微博,有网友形象称之为“僵尸官博”。对此,相关专家认为,政府开官博同时要健全运营资源配套措施,切勿在条件不具备时匆忙上马。而随着“僵尸官博”越来越多,官博也从井喷期进入优胜劣汰期。(11月28日,大河网)
一句呼吁“关注郑州政务僵尸微博”,在政务微博方兴未艾的时代却成为了公众的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旨在加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官博成了空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工作人员面对官博运行已久的现状却还一头雾水?读罢记者调查,笔者不禁为政务微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涣散现象而摇头。
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倾听百姓心声本就是党和政府一直遵崇的坚定信念,也是党永葆事业青春的不二法宝。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政务微博却沦落为官民沟通的一纸摆设,试问,本该高调发声的官博却如此低调究竟是为什么?这样的沟通怎么会赢得公众的信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应作为一句口号。郑州市超300万的网民主体,而且他们年富力强,处在各个行业,提升网络的互动和沟通,必将能够大力提升郑州的网络人文,打造有序网络,美丽网络。”可见,民众对官民沟通的渴望是多么强烈,打造有序互动的网络世界对于民众是多么重要。可是,调查却发现不止是极个别单位的官博长期不更新、不互动,而是多家单位都出现此类情况。此现象的普遍性和长期性让笔者不禁为官博的权威性和亲民感感到担心。
其实,究其原因无非二者。一则思想认识未达标,工作人员对官博运行已久的现实丝毫不知充分体现了单位在政务公开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思想上的怠慢造成了认识不清、职责不明。政务微博不同于个人微博,它代表的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乃至于整个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管理现状,是对民众予以交代和沟通的平台,在权威的基础上更增添几分亲民感,是当今信息社会最易用于与民众交流的载体之一。因此,一旦思想上出现漏洞势必从源头上造成政务公开运行中的阻碍。二则制度体系未健全。政务微博是新生事物,因此对其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制度监督。而“僵尸官博”正好从一个层面上反映出动作迅速与制度空白的冲突。盲目开通政务微博却不从善管理,如此反而使公众心生质疑。长此以往,看惯了如此的惺惺作态,公众信任度自然也就下降。
从井喷期到优胜劣汰期,政务微博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位、一方政府社会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标志之一。如何消除“僵尸官博”这样的消极产物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职责上重新明确,从程序上严格落实。公众需要畅通互动的交流,公众要看到政府权威透明的信息公开。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僵尸官博”请尽快离开,我们的网络需要公信力和亲民感的存在。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