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直是一些窗口服务单位的真实写照,被群众所诟病。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尽管近期在舆论监督的压力下,一些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有“阴转多云”的暂时变化,但仍存在管理环节繁杂、办事程序模糊不清等问题,服务态度不佳、办事效率低下等老毛病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0月25日 新华网)
对待办事的群众,我们总是有着众多的理由来拒绝你,这样的境况在各地都存在,不可否认某些国家工作人员的“衙门”作风的确让百姓在办事中遭遇了种种。办个因私护照,跑了大半年、往返数千里;办理营业执照,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0多次,办个准生证,可以从小肚子跑到大肚子,众多的理由让政府的服务窗口全然成为百姓心中的“添堵窗口”。
一个小小的“窗口”,既是群众办事的入口,也是我们作风改进的出口,当中央和省市在各级会议上轮番强调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和改进的必要性时,曝光的特例却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差距。百姓眼中的作风就从盖章办证这样的小事来体现,与所谓的政绩工程无关,更与我们领导的仕途无关。
办证难,难于上青天;办事苦,处处都添堵,群众经典的概括不知会换来多少干部的付之一笑,又会换来多少干部的脸红出汗。这是大家情绪不满的一种表现,这更是“衙门作风”不得不改的现状。从“对人不对事”到“对事不对人”,需要的就是作风的强力支撑,让隔开群众和干部的“衙门墙”能够拆除,让风气得到改善。
其实,在党的历史中,我们的领导为基层,为广大的党员干部都作出了最好的榜样。1966年邢台地震,周恩来慰问群众时,特意让群众转身背风而战,自己则是迎风而战,再到今天的 总书记的冒雨视察,同劳动者的亲切合影,这一切都在细节中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怀。无论是官高几级的大领导,还是身穿破衣的老百姓,我们的心都应该一样,我们的态度都应该一样,我们的行为也应该一样,不要把身份作为了自己心情的衡量器,也不能把官级作为规章制度的左右器,要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真正的把群众置于心间,把群众视为亲人。
全国的民主生活会已经召开,而河北省作为全国的示范点,也已经将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制度出台落实,相信通过完善的管理,能够帮助我们的机关清除“四风”,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得到最彻底的根治,让“衙门作风”在骨肉情之间得到瓦解。
[责任编辑:毛青青]